【款款飛行】澀水森林之夢

文/賴鈺婷 |2022.07.12
1410觀看次
字級
步道林相原始,保有生態多樣性,有侏儸紀公園之稱。圖/賴鈺婷

文/賴鈺婷

盛夏溽暑。天幕被高溫蒸得燦亮,街市無風,窄巷街角轟轟然,戶外處處埋伏著壓縮機高速運轉的熱迫擊。

往山上走。讓意念帶領自己離開冷氣房,離開都市燜蒸汗水的黏膩煙塵。走入鄉間,有時僅僅只是走在唧唧蟬鳴的路上,產業道路或不知名山徑,便有感覺脫離日常目光,自在觀看的快樂。

過大雁隧道,來到澀水。周邊是蓬蓬然綠的林蔭,隨著路形地勢,彎轉成山林鄉野的模樣。

澀水產茶。放眼望去的山巒,茶樹矮伏連綿,層疊熨貼山形如綠毯。阿薩姆紅茶或台茶十八號,那總括為日月潭或魚池紅茶的茶園景觀,讓純樸鄉間日昇月落的靜謐,多了一分清新天然的香氣。

沿著指標,來到金天宮。山巒谷地,蟬鳴大作,金天宮神閒氣定,如同台灣多數山村古道旁的廟宇。山行中途,我特別喜歡這樣安靜守護一方水土的存在。金天宮作為澀水森林走探的開端,伴著燦亮天光,蟬鳴巨響,彷彿是走入山嶺之前,對自然未知的虔敬祝禱。

穿行在山間鄉道,大面積的茶園景觀,有時是俯身下探的懸壁谷地,有時是抬頭上望垂直陡峭的山壁。我懷疑茶農如何在這樣陡升陡降的地勢中採收種作,仰頭想找看看是否哪裡設置了梨山那種農用單軌車。沿路探查張望,茶樹層疊如通天綠梯,欉欉密覆,看不出車軌流籠設施。

天地之間,純然是綠的披覆。相較於竹山軟鞍八卦茶園那種秩序與工整,澀水的茶園分布,是看不出章法,遠近高低極致錯落,亂針密密縫繡出的現實生活感。

那種生活感,是走著走著,前方唯一的去路突然殺出兩隻狂吠的大犬。毛色深黑的那隻在前頭威嚇,貌似要掄拳小跑步衝過來了,土黃色那隻左右橫移竄動,像眼前有個隱形球門得防守。

牠們吠叫得厲害,我嚇得不敢妄動。想著隨時準備拔腿往回跑,在這個只有檳榔樹、茶園的無人山嶺,光想著如何在險坡深谷上死命奔逃,被兩隻瘋狂吠叫的大狗在身後追逼,就覺得還是算了吧,誰來告訴我,這種野地相逢,該怎麼投降。

心慌意亂中,頭頂山崖上出現溫柔喊聲,錢錢!錢錢!又用台語說,免驚啦,無要緊,叫伊錢錢,這狗袂咬人啦!

我仰著頭伸長脖子找尋聲音的來源,在我佇立的路肩上層山崖,有個頭戴花巾斗笠的老婦人,半蹲踞在茶樹枝葉叢裡工作。她大概見我遲疑不敢稍動,又在高處那端喊兩聲錢錢,錢錢,兩隻吠叫的大狗冷靜下來,我側身緊靠著山邊路形小心翼翼挪步,在黑黃兩犬警戒盯覷的監督下屏息通行。高處傳來老婦的聲音,有閒才來食茶啦!

通過兩隻山犬的勢力範圍,路形在茶園與天然樹林間延伸彎轉。

從水泥路轉換成林木間碎石泥徑,聽到潺潺水流聲,那場景極為魔幻,很難想像從天光日影下,進到蓊鬱太初,宛如溼地雨林的情境。

此時步道清幽沁涼,澀水溪與桃米坑溪匯集流貫,腳下身邊,隨處轉個身都是潺湲不絕,清澈可喜的小溪澗。

從村落蜿蜒入溪谷,處處是大小棧板木橋石橋,橫跨連通不經意的山徑與野溪,高低錯綜的飛泉與水流。一號橋、二號橋、三號橋……每個過橋之前,之後,不同角度視野的眺望與回眸,或是站在橋上俯瞰溪水綠蔭的倒影,溪底石罅的石紋苔蘚。

我驚訝於怎麼會有一段這麼美的路,林相天然,氣息清新,台灣桫欏、筆筒樹、月桃、野薑花、竹林、多樣態蓬亂叢生的蕨類……穿行其間,能感覺一種原始的神祕,卻不會覺得陰森恐怖。

偶遇路旁的解說牌,稱此地為侏儸紀公園。我想像那是因為置身其間,簡直平行時空的另個世界。蜻蜓好多,隨處可見牠們此起彼落,點水迴旋飛舞。

走在水上平台新築起的復古拱橋上,想像著這座橋還沒興建之前,涉水渡溪跋涉的樣態。而今我安穩地在橋上綜覽桃米坑溪谷的全景,像走入廣告或生態影片裡那樣從容悠閒。

都說這裡像是植物的諾亞方舟,我在橋上模糊想起,森林外我們滿是憂懼、疫病的世界。走了這麼長一段路的我,還沒遇到任何迎面而來的遊人,夏日長途步行,滿身滿臉汗,卻仍謹慎密實戴著口罩。

在這樣有森林、有溪流、有瀑布,芬多精負離子滿溢的情境裡,一路戴著口罩,這是新冠疫情發生前,無從想像的情況。覆於口罩內的鼻息熱氣,胸口咚咚擂動,有一點喘的呼吸。我感覺著自己在這時空當下的狀態。或許,有朝一日疫病終究遠颺,我們曾這樣密覆著口罩生活的記憶,終歸也會成為一段難以想像的歷史。

走出一大片竹林、香蕉園。走進小村落日光豔烈的產業鄉道中,路旁有樸拙手寫字跡的紅茶廣告紙板。空氣中,隱隱不知何處傳來細微的梵唄聲。一座木橋橫跨溪床,橋頭木牌題名,放下橋。並寫著:過橋即放下。

我想著從金天宮起步,放下橋步出的路程,若有所悟。森林步道的景致,恍然如夢。夢土上,竟沒遇到什麼遊人。恬靜的澀水山村,鄉居農作的日常,有個安穩、不受驚擾的夢,這樣也很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