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幣引發鉛汙染 羅馬亡國新解

 |2025.05.25
93觀看次
字級
古羅馬城市遺跡。圖/法新社、美聯社
羅馬帝國滅亡竟與鑄幣有關係。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廣為學界探究,一份今年初發表的研究,在這方面提出一個新觀點:羅馬帝國時期因為鑄幣,導致空氣嚴重遭重金屬鉛汙染,可能助長了帝國的滅亡。

著名環境科學研究機構「美國沙漠研究所」(DRI)氣候與環境科學家麥康奈(Joseph McConnell)等人,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這份研究指出,雖然古羅馬有多種鉛汙染源,如鉛製水管、炊具等,但是最廣泛的是鑄造貨幣造成的工業汙染。

古羅馬人會從含鉛量極高的方鉛礦中,提煉製造硬幣所需的銀,提煉過程的一大副產品就是鉛。麥康奈解釋,「每提煉1盎司的銀,就可能產生數千盎司的鉛,這種汙染,無人能倖免」。

研究團隊檢測格陵蘭和俄羅斯北極地區冰芯樣本,追蹤2500年至1400年前,從古羅馬飄至北方的空氣中鉛含量,並比對冰芯中的鉛,與羅馬帝國境內鉛來源的化學特徵。研究發現,古羅馬盛世「和平時期」的空氣鉛汙染最嚴重,這時期帝國版圖橫跨中東、歐洲和北非部分地區。模型估算,當時年平均排放3300到4600噸的鉛,人們血液鉛含量約為每百毫升2至5微克,此濃度足以導致智商下降約3點。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健康科學教授蘭菲爾(Bruce Lanphear)指出,可供對比的一個數據是,美國1970年修訂「清淨空氣法」規範鉛汙染物時,當時美國兒童血液鉛含量約為每百毫升15微克,導致智商平均下降7點。

蘭菲爾說,鉛汙染不僅與死亡率提高、早產和貧血有關係,還影響認知功能,兒童因為接觸鉛而導致的智商降低也無法逆轉。他認為,這項新研究進一步支持一個論點,「鉛汙染是羅馬帝國衰落的眾多風險因素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