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是調節氣候的重要幫手。圖/法新社、美聯社
地球洋流停擺將帶來災難性後果。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全球洋流系統「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本為調節地球氣候的幫手,但是現在也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正在減弱,氣候科學家近期發出警訊,指這個重要洋流系統崩潰時間,可能遠比先前預估的更早,最快在2030年代晚期發生,屆時將使地球氣候陷入大混亂。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負責將熱帶地區的溫暖海水和養分,輸送至北大西洋,冷卻後再沿海底回流至南半球,對全球氣候與生態系統維持平衡至關重要。然而,暖化導致格陵蘭冰蓋迅速融化,釋放出大量淡水,降低海水表面的鹽度與密度,使原本應該下沉的海水無法順利回流,逐步削弱這道環流的運作。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先進的氣候模型模擬,並且首次找出南大西洋一處適合監測洋流變化的海域,監測該區域海洋溫度、鹽度變化,驗證之前關於AMOC瀕臨臨界點時間的預測。
研究認為,崩潰風險正急速上升,有可能出現在2037到2064年間,在2050年之前發生機率,是59%加減17個百分點。報告共同作者、海洋與大氣博士後研究員范韋斯登(Rene van Westen)說:「這確實令人憂心。」
預估這道洋流崩潰後,北極冰層會逐漸往南擴大,大約100年後擴大到英格蘭南端,使歐洲氣溫大幅下降,最高可能降溫達30oC;美東冬季暴風雪更劇烈,南半球則出現異常高溫,亞馬遜雨林的乾、溼季節翻轉,全球糧食與水資源安全因此面臨嚴峻挑戰。
來自15國的44名頂尖氣候學家,為此發表公開信,警告洋流系統崩潰帶來的影響,將持續好幾世紀,呼籲各國政府緊急行動,力求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升溫限制,避免災難性的後果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