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梨美
立夏已去,小滿未滿,萬物競相生長。飄飄灑灑一場雨過後,路邊小草拔高了個兒,枝頭綠意愈深濃。俄而,清風徐來,陽光破雲層而出,柔柔燦燦。碧綠的樹蔭,青幽的草地,更勝群芳競豔季節。
小滿時節,中國南方降雨增多,民諺云:「小滿小滿,江河漸滿」。此「滿」,指雨水之盈。北方地區則指夏熟穀物開始結穗、飽滿,但未成熟;只是小滿,尚未大滿。農家從莊稼的小滿裡,殷殷憧憬著夏收的豐實。
二十四節氣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但只有小滿,而無大滿。小滿後,麥粒真正飽滿成熟,古人卻將此節氣稱之為「芒種」而非「大滿」,緣何?最具哲思的說法是,中華民族雅好中庸之道,深知月盈則虧、花盛則謝、水滿則溢的道理。盛極必衰,是以小滿才是天地萬物間最好的狀態。此時仍是初夏,小荷尖尖,小麥青青;陽光一點一點亮起來,但不會灼熱得睜不開眼;雨水增多,但還未到瓢潑大雨,剛剛好的雨水豐盈。將滿未滿,將熟未熟,恰到好處。人生亦然,不求太滿,小滿即可!
花未全開月未圓,
半山微醉盡餘歡。
何須多慮盈虧事,
終歸小滿勝萬全。
※吃苦菜、食野菜
每個節氣各分三物候,小滿至,一候苦菜秀。
苦菜又名苦苣菜,菊科。春風一吹,海濱澤畔,山間田野,處處可見。至小滿,莖繁葉茂,一叢叢、開鵝黃小花,望之甚是秀麗。小滿吃苦菜也是一種習俗,可以清熱去火、可以用來醒酒。也是中國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詩經》裡即記載「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此處的「苦」,就是苦菜。苦菜綿延數千年,遇青黃不接或糧食歉收時,是最好的補給食物。
苦菜不是只有苦,開出來的花是香的,李時珍《本草綱目》稱之為天香菜。騷人墨客寫詩告訴你,苦菜如何吃、風味更回甘。
南宋‧王質〈山水友餘辭〉
王瓜後,靡草前。
薺卻苦,荼卻甘。
貝母花哆哆,龍葵葉團團。
苦菜,苦菜,空山自有閒人愛,竹箸木瓢越甜煞。
苦菜,苦菜,在王瓜蔓生爬藤之後冒出頭,在小草枯萎凋零之前繁衍茂盛;吃起來如薺菜的爽脆滑嫩,但多一分苦;和荼菜一樣味苦,但添一分回甘。花開像貝母花一樣黃澄澄,莖葉如龍葵一樣團團簇簇。苦菜啊苦菜,山川林野裡,自有閒雅文人愛。對著青山,就著清風,用苦菜熬一鍋湯。盛在木瓢裡,以竹筷夾一口菜,愈嚼愈回味甘甜。這滋味啊,堪堪是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靡草喜陰,靡草死代表著小滿時節陽氣之盛;第三候原是小暑至,後改為麥秋至。秋,禾穀熟也;麥秋,即麥子成熟的季節。此時雖是孟夏之月,卻是麥子收成之際,故云麥秋。
唐‧元稹〈小滿四月中〉
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問蠶絲。
杏麥修鐮釤,錋欋豎棘籬。
向來看苦菜,獨秀也何為?
小滿時節,陽光日熾、陽氣日盛。喜歡陰涼的柔弱小草,只能告別繁華燦爛,走向枯萎死亡。另一廂,農家忙著照顧田裡莊稼;父母官也沒閒著,抓緊時間訊問蠶絲的生產。一片欣欣向榮,櫻桃紅滴滴,杏桃黃澄澄,麥穗飽滿欲成熟。開始準備著摘果子割小麥吧,耙子、鐮刀、農具得修理好。傾圮頹壞的棘籬得趕緊豎起來,方便瓜苗節節攀爬節節長。生機盎然中,處處蔓生的苦苣菜,顯得一枝獨秀又閒適從容。自生自長,年年生、年年長,山野林間、春風吹又生!
※動三車、祈蠶節
諺云: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水車、(柞)油車和繅(ㄙㄠ,sāo)車。傳說水車車神為白龍,農家在水車上置好魚肉香燭祭拜,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祈水源旺盛之意;小滿也是油菜籽成熟時節,收割後送至油坊啟動油車榨油;動繅車,是指小滿前後蠶開始結繭,養蠶人家很快要忙著搖繅車。古代將蠶視為天物,得嬌著養。中國南方農村養蠶興盛,為了養蠶有個好收成,江浙一帶還有祈蠶節。
動三車,小滿時節忙紛紛,鄉村詩人深悉其中味!
南宋‧翁卷〈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小滿天,原野山坡上一片青蔥翠綠,草木葳蕤。江南插禾早,一畦畦稻田裡放滿了水,水色與天光雲影共徘徊,滿眼亮麗。俄而,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如煙如霧中,傳來杜鵑聲聲啼,一聲遠一聲近。農家四月忙忙忙,農活像稻草垛一樣堆得高,一件接著一件。忙完了蠶桑又要忙著插秧,忙得樂陶陶、沒個閒人!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唯有煙雨如織,才鮮明了綠野白川,富饒了田園風光。若遇該下雨久不下雨,關心農事的地方官得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得向龍王爺謝雨。西元一○七八年,四十三歲的蘇軾任徐州(今江蘇省)太守時遇春旱求雨。天降甘霖,蘇軾謝雨途中經過幾處農家,正蠶桑繁忙時節。
宋‧蘇軾〈沅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唯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簌簌落下的棗花,嗡嗡響的繅車聲。柳樹下,風兒陣陣吹來,一身粗布衣裳的農夫,吆喝著叫賣黃瓜。太守沒有買黃瓜,行前卻喝了點酒,路漫漫其修遠兮,走了一村又一村,不覺昏昏欲睡。望望天空,豔陽高照,口乾舌躁,要能坐下來喝個茶,多好呀。咦,前面有戶人家,不妨去敲敲門、討碗茶。
遇見小滿,暖風十里,蜻蜓立荷,涼拌苦苣菜,等梅子黃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