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5.04.20
366觀看次
字級
透過與自己正向的對話,可以減少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並且增強應對困難的能力。圖/123RF
大自然對人類有一種神奇的平靜力量,可以為身心健康帶來許多好處。 圖/123RF
遇到困難時與自己正向對話,可以減少情緒帶來的身體反應,如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等。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自我對話可能是每個人曾經有過的經驗,尤其是焦慮、壓力大的時候,自我對話其實也是一種抒發情緒的方式。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ev Vygotsky)是最早提到幼兒在學步的時候就會開始與自己對話,目的是在學習自我控制,因為大腦神經元正是發展情緒衝動或自我控制的時候,從這當中他們可以做反複地練習。

自我對話也有助於情緒管理,主要是透過與自己進行積極的對話,以減少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並且增強應對困難的能力。此外,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及目標,幫助提升自我覺察,以積極轉化消極的思惟模式,降低焦慮與壓力感,還可以增強自信心,有助於強化個人與改變行為。

有益身心健康原理

自我對話對身心健康有益處,源於心理學與生理學原理,這些理論解釋了自我對話如何促進心理和生理健康。

1.認知重構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自我對話是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概念,人們與自己對話時,有機會辨別哪些是負面或扭曲的思惟模式,以積極的自我對話提醒自己,這種方式有助於減少焦慮並提升自信。

2.情緒調節 (Emotional Regulation)

自我對話能調整情緒反應,也是應對外界壓力與挑戰的過程,正向自我對話可以幫助平復情緒。在遇到困難時,能夠讓自己保持冷靜與專注,減少情緒激動帶來的身體反應,如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等。

3.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正向心理的表現,特別是感恩、樂觀與自我接納。進行自我對話時,特別是積極的自我肯定,會增加對自己優勢的認識,提升正向情緒並增加幸福感。在內心與自己進行積極的對話,這不僅是一種情感表達,也是對認知行為的強化。

4.自我接納 (Self-Acceptance)

自我接納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無論是面對什麼情況,都要能接納自己並對自己表示友善。透過自我對話,以寬容與理解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不足,這有助於減少自我批評,降低焦慮和抑鬱的風險。

如何運用自我對話

運用自我對話增進身心健康的方法,關鍵是要讓這些對話具有積極性、建設性,更要有意識地練習,以具體的方式改善身心健康。

1.使用積極肯定語句:積極肯定是指反覆對自己說一些正面、有激勵性的話語,這有助於改變人們對自己的看法,提升自信心,並激勵自己積極行動。

2.反轉負面自我對話:很多時候,人們容易陷入負面的自我對話中,像是「我做不到」、「我不會成功」等。當發現自己進入這種負面模式時,可以主動挑戰這些想法,並用理性與積極的語言轉換焦慮,增強面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

3.當做情緒調節工具:當你感到情緒失控時,自我對話可以做為一種調節情緒的方式。用冷靜且支持性的語言安慰自己,例如「我知道現在情況讓我感到壓力,但我能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能幫助自己更理智地應對情緒波動,避免以情緒做出不當的反應。

4.設立現實可達目標:運用自我對話並規畫及設定目標是非常有益的,設定實際可達成的目標可避免對自己過於苛刻。例如「我會一步步進行,但不急於求現成。」這種自我對話可以減少過度焦慮或壓力,幫助自己保持動力。

5.讓情緒釋放與反思:當你遇到困難或面臨壓力時,自我對話可以幫助釋放情緒,這是將情緒與想法表達出來的過程。例如「我覺得有點焦慮,但我可以透過呼吸來平靜自己。」這種情緒釋放有助於減輕壓力,並讓情緒不再積壓在內心。

此外,練習感恩的自我對話,有助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積極的事物,減少焦慮的情緒。自我對話是一種有效的工具,透過有意識地練習一些有建設性的自我對話,持之以恆並讓這些對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必能逐步增進身心健康。



大自然讓人平靜

大自然對人類有一種神奇的平靜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從生理、心理及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當人們身處大自然中,會經歷許多身心上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助於放鬆、減輕壓力,能為身心健康帶來許多好。

1.降低壓力激素水平

當我們處於繁忙或壓力大的環境,體內會釋放大量的壓力激素,這些激素會使我們感到焦慮、緊張與疲憊。研究顯示,置身於大自然中,尤其是樹木、草地及水域等自然景觀,體內的壓力激素水平會顯著下降。大自然的寧靜氛圍有助於放鬆身心,降低壓力反應,從而達到放鬆與平靜的效果。

2.自然的視覺與聽覺

大自然中的景象與聲音對大腦有特殊的影響,比如,樹葉在風中搖曳的聲音、鳥鳴、流水聲等,都能觸發大腦的愉悅感受。大自然中的視覺及聽覺刺激能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的狀態,減少焦慮與內心的紛擾。大自然的顏色和形狀,如綠色的樹木、藍色的天空等,對情緒和心情都具有正面影響,對保持冷靜也有幫助。

3.回歸自然生理節奏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與自然環境建立了深厚的聯繫,這種聯繫被稱為「生物親和假說」。這種理論認為,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對自然環境的感知有深刻的適應性。處在大自然中,大腦會感受到一種熟悉與安全感,有助於降低焦慮和壓力,促進情緒穩定,緩和生理節奏。

4.大自然具恢復效應

心理學上的「恢復效應」,指的是在自然環境中待的時間愈長,人們的注意力和情緒能夠得到愈好的恢復,無壓力的環境有助於減輕精神疲勞,恢復心理健康。此外,森林中的負離子能夠增加人體免疫力,進一步促使人們感受到平靜與放鬆。

5.正向情感與幸福感

接觸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能激發正向情感,進一步促使大腦釋放快樂激素,如多巴胺和內啡?。這些激素不僅讓人感到愉悅,還能提升整體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自然環境也常常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當我們回歸自然的這種「熟悉感」,有助於減少內心的不安和緊張,使人感受到寧靜與舒適,讓生活更有意義、更充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