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現實的世界到理想的世界3-3

文/星雲大師 |2025.04.04
938觀看次
字級
在華藏世界裡,大的未必是大,小的未必是小,清淨未必是清淨,汙濁未必是汙濁。這個世界是自他平等、心物平等,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平等一如的世界。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

2.是生活自在的世界

娑婆世界的人們,每日為了衣食問題感到煩惱,極樂世界的人,只要念佛、念法、念僧就會飽,有時不一定用嘴吃東西,眼睛也可以吃,眼睛觀看阿彌陀佛的莊嚴相好就可以飽足。如同有些人看電視、看電影、看小說,看得精采時,會忘記吃東西,肚子也不覺得餓。

耳朵也是一樣,聽到風吹的樹葉聲,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及百鳥和鳴的聲音,就如同聽到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肚子就飽了。

如果肚子餓了,只要以手摸四邊七寶所成的階道、建築物,身體感受到極樂世界莊嚴的氣氛,就會飽了。另外,只要用心觀想,禪定之中,所謂禪悅為食,也可以當飽的。

我們這個世間,氣候有冷有熱,所以衣服就有增有減,但是在極樂世界,沒有寒暑的變化,身體永遠都很自在,穿什麼衣服都不會覺得太冷或太熱。他們所穿的衣服,是一種自然而隨心所感的衣服,要穿多大就多大,要穿多柔軟就多柔軟,要它多舒服就多舒服。

極樂世界的住家,一切都是七寶所成。現在蓋房子,地上還要磨石子,鋪塑膠板等各種材料,但是極樂世界是黃金鋪地。除此以外,還有「七重欄楯、七重樓閣、八功德水、微風吹動」等殊勝,在極樂世界裡,有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有清新優美的景緻,是一個完全沒有汙染的優質環境。

3.是社會和樂的世界

在物質上,它永遠沒有匱乏;在人際上,絕對沒有人我是非的現象,社會和樂,不必為物質來爭執,不必為名利起糾紛。世間因為有男女,常會有情愛的糾紛、苦惱;而在西方極樂世界裡,所有的人都是蓮花化生,沒有男女的分別,所以沒有情愛的糾紛。

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老、病的現象,更沒有死亡的悲哀,所以極樂世界裡用不著人壽保險、安全保險、災難保險,極樂世界本身就是保險公司。

娑婆世界的人為防宵小偷竊,歹徒侵入,而在居家安全上費盡心思。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不必為此操心,門戶可以整天敞開著。

在極樂世界裡,彼此互相關照,互相和愛,大家每日禪悅為食以後,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他們飛行遊樂,無牽無掛無礙,無比的自由和樂。

4.是天下一家的世界

人人都需要有一個家,可是我們能有一個永遠屬於我們的家嗎?極樂世界是一個永遠的歸宿,那裡有一位如慈母般的阿彌陀佛在等待我們,迎接我們。在娑婆世界,不論我們是富貴,是貧賤,是聰明,是愚笨,只要欣慕極樂世界,願生極樂淨土,稱念彌陀聖號,人人都可生到極樂世界,即使罪業深重的人,只要他具備信願行持,也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那是一個屬於每一個人、天下一家的世界。

(五)《華嚴經》的理想世界

——華藏淨土



《華嚴經》中的理想世界,叫做華藏世界,也叫華藏淨土,以下分為四點說明:

1.是重重無盡的世界

這是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世界。在這世界中有無量微塵,在微塵中能見到無量三千大千的世界,所謂一塵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華藏世界中,有無限的世界,無限的光明,無限的諸佛,所謂光中無限寶,寶中無限佛。

2.是事理圓融的世界

事和理可以圓融無礙,種種事相上的差別與宇宙的本體是無礙的。在佛教裡,小大大小,不全然是從形相、表相上去分別,而是從理事圓融,內外一如的法身慧命上去體證的,即所謂的「總一切語言於一句,攝大千世界於一塵」,「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可見一切事物本無大小的分別,所大所小卻生於人心。而自性也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受時空支配,這也是「理事無礙」的道理。

從事法界說,宇宙萬物,各種現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從理法界說,萬物真如本體只有一個,可以說全宇宙唯有一心。

從理事無礙法界說,現象與本體是一體不二,無二亦無三。若從事事無礙法界說,萬物具備體與用,雖各自緣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間,有從多緣相助成一緣者,有從一緣遍助多緣者,因其利用互為交涉,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故又稱為無盡法界。

3.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在華藏世界裡,大的未必是大,小的未必是小,清淨未必是清淨,汙濁未必是汙濁,有的未必是真有,無的未必是真無。這個世界是性空平等的世界,是聖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平等一如的世界。也就是說,萬有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由平等的體性所緣起,所以宇宙萬有,無非空性,萬象的空性,也無非差別的現象。所謂「心、佛、眾生,等無差別」。

在這個世界裡,光光相攝,光光無礙,如果能認識這個世界,雖然是一粒微塵,也可看出整個的世界;雖然是一個微生物,也可看出一切眾生。生活在華藏世界裡,沒有人我的糾紛,也沒有發生紛爭的必要,因為華藏世界眾生的心裡可以包容一切。

4.是自他兼濟的世界

華藏世界裡,固然是沒有人我是非,沒有聖凡分別,而他們利己利人的心,卻是無量、無邊、無盡的。從普賢十大願裡,我們知道,他的修行,是盡未來際不休止的,他的恭敬、悲心、願力,都是令人讚歎不已的;從菩薩崇高偉大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華藏世界自他兼濟的精神。

心淨則國土淨

現實的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苦、空、無常、無我的世界,佛教理想的世界,是一種常、樂、我、淨的世界。我們應該從哪裡去追求佛教的理想世界呢?佛教理想的世界,是「心內的世界」,如同《維摩經》裡的人間淨土,是「心淨則國土淨」的世界。

內心的世界,就是人間淨土、兜率淨土、琉璃淨土、極樂淨土、華藏淨土。這些都可以從我們的自心上去建設莊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心力為創造的源泉。即使科學家研究發明出來的東西,如火箭、飛機等,不也是心力思惟的構想所創造而來的嗎?

我們的心能製造貪瞋痴煩惱的毛病,同樣也能生出功德、智慧,所謂「披毛由此得,成佛也由它」;學佛就是為了調伏這顆散亂的心,為了淨化這顆染汙的心,所以又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我們的自心能常生功德智慧,自能滅卻無明煩惱,無論世界如何生滅動盪,內心只要不為所動,就會寂靜安然;無論娑婆世界如何汙濁,內心只要清淨,則到處是人間淨土。

佛法告訴我們心理的世界,比物理的世界還大。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對於心外的世界,不必去爭執、占取,最重要的是必須體會心內的空間。佛教說一個人心內的空間之大,是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容納進去的,任何人只要把自己的心內空間放大,就能像大海一般容納百川,不揀巨細;如泰山一般承受土壤,不別精粗。心內有了寬闊的世界,就能包容宇宙虛空,而人事的糾紛,世俗的困擾,也更能包容而不計較了。

以上依據佛教五部經典——《彌勒菩薩上生經》、《維摩詰所說經》、《藥師如來功德經》、《阿彌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來說明佛教的理想世界,雖然各有不同,但每一個世界都是和平的、永恆的、清淨的、快樂無諍的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