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升機上拍攝的喜馬拉雅山峰。圖/品味私塾提供
雪巴人聚落,已是喜馬拉雅山的人類居住海拔極限。圖/品味私塾提供
文/王文靜
我去過世界最高海拔的首都——海拔三千七百公尺的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停留二天,因為缺氧,幾乎是躺在這個城市。
還去過更高的,搭直升機到海拔五千五百公尺的喜馬拉雅山基地營(EBC),但只停留十分鐘就下山,那十分鐘,多半是坐著。這個海拔,已經不適合任何生物定居,是生物的禁區,連植物都投降。
但這話,被一種小蜘蛛推翻了,牠很小,叫喜馬拉雅跳蛛,是世界上生活在最高海拔的生物,牠住在海拔六千七百公尺。
牠的學名Euophrys omnisuperstes,意思是「萬物之上」,取得多絕妙,因為牠太無敵了。事實也是如此,牠雖然小到只有四公分,但是所有生物都在牠之下,都只能仰望牠。
話說回來,英國聖母峰探險隊的隨隊醫生理查德‧興斯頓(Richard Hingston),一九二四年,大約一百年前,在六千七百公尺海拔的岩石裂隙發現了牠們,荒蕪之境,不可能有生物。這好比「月球怎麼可能有生命跡象?」當時的人們還一度以為,牠是被強風吹上來的。後來證實,牠就是住在那裡的居民。完全超越極限,全然顛覆過去的認知。
旅行後,對於大自然界的動物或植物狀態,我腦洞大開。再不可思議的地方,都會鑽出生命,牠們用很不可思議的方式,活著,甚至成為王者。
問題是,「喜馬拉雅跳蛛為何要住在這麼嚴苛的環境?」牠吃什麼?吃葷,沒其他昆蟲能在這裡活下來;吃素,也沒,連苔蘚都沒有。
牠們就是以被強風從低海拔吹上山的迷途昆蟲為食;或者,互相吃彼此。在中文字典裡解釋「蜘蛛」的命名,就是「『知』道『誅』蟲之術」的蟲,這是有捕食昆蟲能力的蟲。
這種嚴峻,沒有其他生物能活下來,食物稀缺到幾近於零,但這裡也因此沒有天敵,沒有動物能吃牠。在平地,雖然食物豐富,但小小的牠,時時處在「被吃的高風險」。高峰之上,食物匱乏,氣候嚴峻,但沒有敵人。唯一要解決的,便是生存下來。牠們一來能在低至零下二十度的極寒中度過;再者,以微小軀體的優勢,緊貼岩石,即刻獲得太陽在石頭上形成的近三公分的暖氣層。小小的,就變成優勢;第三,牠們還有一項八隻眼睛的「超能力」,讓視野能三百六十度無死角,中間一對眼睛如同高倍望遠鏡,獵物根本無所遁形。
這個勇士,渺小而傳奇地演化,最後成功遷居到地球上最高海拔處,連鳥都飛不到的地方。世界萬物,只有牠辦到。
喜馬拉雅山脈,真是插翅難飛,即便必須遷徙的候鳥都必須繞過高山,例外的是斑頭雁。頂部有兩條道黑紋的大雁,為了繁殖與食物,每年往返於俄羅斯與印度溼地。牠沒繞路,飛越海拔八千五百公尺的世界第五高峰,成為「世界飛行最高的鳥」之一。
低氧飛行,斑頭雁的肺演化為更大、更扁平,以吸入更多氧氣。同時,心臟是同體型鳥類的一‧五倍。碩大的心臟可以將吸收的氧氣更快地輸送到全身,讓自己儲氧、用氧能力都更加強大。在飛越喜馬拉雅山之前,牠們會先囤積脂肪,也會觀測天氣、研究線路,再集體遷徙。
人類總是自以為聰明,但世界大到我們無法想像。世界也可愛到,處處有希望。演化的力量、絕境逢生的力量,給願意改變的萬物。飛過喜馬拉雅山的大雁,遷居在世界最高海拔的蜘蛛,一鳥與一蟲的故事,太激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