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赤道上的侏羅紀公園 ──有縮骨功的大蜥蜴

文/王文靜 |2025.03.19
295觀看次
字級
一隻赤道企鵝在海鬣蜥旁。圖/品味私塾提供
加拉巴哥島上處處可見海鬣蜥。圖/品味私塾提供
加拉巴哥群島的湛藍海洋。圖/品味私塾提供

文/王文靜

恐龍復活了嗎?滿滿的海鬣蜥,趴在岩石上。一公尺長的大爬蟲,好似背上披著一排角刺的盔甲。這是世界上僅有的海陸兩棲蜥蜴。雖然猙獰,但吃素,以海藻為食。最奇特的是,有縮骨功,身體會因為海藻短少而縮小。為什麼?

川普就任後的經濟政策引發股災,讓我想起這隻動物。美國不保證不會經濟衰退,但受波及的企業將如何因應,會裁員嗎?

沒有海藻可吃的海鬣蜥,會如不景氣時縮小營運規模、裁員的企業主,身體縮小二十%。牠們生活在條件嚴酷的火山島——加拉巴哥(Galapagos),聖嬰現象時,周遭的海洋溫度會從攝氏十八度飆高至攝氏三十二度,紅、綠藻無法生長。怎麼辦?為了活下去,海鬣蜥便開啟「縮小模式」,食量自動變少,一如「田螺含水過冬」。等海藻數量恢復時,海鬣蜥再「長高」,神奇吧!

加拉巴哥群島,遠離大陸也遠離主航道,是荒原般的火山島。直到五百年前才有人至、三百年前才被繪入世界地圖。沒有淡水,不適人居,無人的群島,一如南極,保有地球原始的狀態。多年前我製作一個達爾文報導時, 想派一支隊伍前往,但同仁研究,得要飛五趟的飛機,中間的銜接又很卡,曠日費時而作罷。沒想到埋在心裡的遺憾,有一天緣分來了, 我真的走入侏羅紀公園時代的「另一個地球」。

航行於史前島,會看到什麼?

我嚮往原始,但抵達加拉巴哥就被海鬣蜥給震撼到。「蜥蜴有多大? 」 我以為就像家裡的壁虎嘛,那真是膚淺了。舉目望去都是海鬣蜥,牠們一動也不動,就像趴在地上的恐龍。牠們是「星球」的統治者,我這個人類是闖入者。不小心踩到,怎麼辦?一點都不誇張,登陸到這個黑色地球島時,我是躡手躡腳地走路。

牠還會變色,如假包換的「變色龍」。因為身體冰冷,牠們行動就會遲緩,容易成為被獵食的對象,所以經常要在岩石上吸收熱能。晒夠太陽後,黑色身體會變回灰綠色。簡單來說,溫度會影響牠們的體色,這是為何海鬣蜥剛離開寒冷海水時,體色幾近全黑。繁殖季時,再變色,雄性會帶點紅。

經常會看到一隻小小的蜥蜴騎在海鬣蜥的頭上,很像人類社會中,兒子騎在父親的肩膀上。我原本以為,那就是牠的小孩。但誤會了,那是牠的「好朋友」——熔岩蜥。雖然牠們都是蜥蜴,但身材差異懸殊,比七爺八爺更誇張的懸殊。熔岩蜥蜴與海鬣蜥有共生關係,海鬣蜥把自己身上的寄生蟲子當成「可交換的禮物」,讓「房客」熔岩蜥住進來,在牠身上清除蟲子,意思是當成「餐廳」。同時,也用強壯的身體回報熔岩蜥一處「庇護所」。熔岩蜥如何回報?牠用極佳的視力幫海鬣蜥發現逼近的掠食者。

世界這麼大,海鬣蜥為何在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的遙遠島嶼?兩種說法:其一,牠們是由南美洲漂流到此,而演化;另一派則說海鬣蜥是源自一類已滅絕的海中爬行動物。

地球上,沒有第二種蜥蜴能在海中如蛟龍,海陸兩棲。這樣的唯一,也不知還能有多久,因為牠已經列為「易危物種」。地球演化,物種不斷地淘汰,曾經統治地球的恐龍已消失六千萬年,但還能在一個遠離大陸的無人群島感受到曾經的侏羅紀時代。時空穿梭的驚喜,好像也只有在加拉巴哥。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