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巡禮】時代風華:從碾米廠到永成戲院 文/莊曉明 |2025.02.28 語音朗讀 41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戲院外面的懷舊布置。圖/莊曉明戲院內展示的的早期放映機。圖/莊曉明當年的檜木座椅保留至今。圖/莊曉明 文/莊曉明津橋無語倚斜陽,秋草牽風翠帶長。俯視清流終不盡,橋南橋北葉飛黃。這是「三台才女」黃金川女士歌詠故鄉台南鹽水美景的詩作,沒有蜂炮狂奔的小鎮,其實是恬靜的,走過橋南老街,又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從康樂路點心城的視角往外看,很難不注意到旁邊有棟精緻的日式建築,廣場上還設置了古早電影看板的裝置藝術。近距離一瞧,原來這就是鹽水有名的「永成戲院」。永成戲院開業於一九四五年,然而,一開始這裡並非戲院。它的前身是一九四三年成立的「永成合名會社籾摺調製工場」,為日據時期雲嘉南地區重要的碾米廠,倉庫曾有三棟相連空間,當時的負責人是黃直先生。黃家在日據時期政商關係良好,黃直的父親黃英,曾任新營郡鹽水街第三保正以及協議員。當年,雲嘉南穀農多半會將自家稻穀送到鹽水交給黃家碾米,連紀錄片《無米樂》主角崑濱伯,都聽聞過黃直的名號。二戰期間,空襲戰火燒毀了碾米廠。黃家在情急之下,不得已拆除其中已燒毀的三分之一倉庫,保留下來的兩座倉庫,後來則改建為永成戲院的展演空間。然而隨著時代改變,人口外移加上家庭電視的興起,老戲院終究抵不過歲月的打擊,一九九一年正式結束營業。由於永成戲院至今仍保留完整的檜木座椅、放映機、電影膠捲、真空管擴音機、早期電影海報等,此處亦是鹽水人早年的集體記憶,台南市政府經過多方評估,決定將其列入文資歷史古蹟。並於二○○八年展開木造建築修復工作,直到二○一四年才整理完成重新對外開幕。但其實早在二○一二年,黃家即與台南市政府達成共識,原本戲院內的硬體設備可以借用展示,並委由黃直三子黃怡祿,擔任戲院的解說員與營業時間的管理者。因此平日遊客入內參觀時,若發現一位戴著黑框眼鏡、坐在門邊賣叭噗冰的老紳士,可以請他介紹永成戲院的興衰歷史,甚至連掛在牆上的黃家故人照片,他都可以鉅細靡遺地解說給遊客聽。早期的電影,有一種跟著影片同步講解劇情的解說員,稱為「辯士」;另外還有一種「撿戲尾」的潛規則,戲院會在電影結束前十分鐘開放,讓未購票的民眾也能進去一探究竟。在物質不充裕的時代,戲院這種有人情味的敦親睦鄰方式,也成為鹽水人過往記憶的亮點。「皇民化時期,黃家因應政策改成日本姓,我的父親黃直更名為『廣內義久』,這個『廣內』藏有『字中字』的意思,『廣的內部』意謂『黃』,這樣,子孫才會記得我們的本姓。」黃怡祿指著戲院牆上的老照片,仔細地述說著一段段故事。接著,他又指著一張三十多人的家族合照,可以看出家族成員十分眾多,然而照片中每個人的神情肅穆中又帶點哀傷。原來這是一位叔叔要到南洋當兵,戰爭無情,此番前去不知能否安然歸來,祖母於是命令全家族集合,拍照留念。可以看到當時的黃怡祿才剛出生三個月,被母親抱在懷裡。牆上的每一張照片,都見證了永成戲院八十年人事物的點滴,而透過黃怡祿的介紹,更能感受到這幢建築曾經擁有的璀璨芳華。整修後重新開幕的永成戲院,如今成為多功能複合藝文中心。想要體會一下懷舊感的民眾,不妨坐上戲院裡的檜木長椅,感受老戲院的時代風華。 前一篇文章 【古典時節】從楓宸意象看文人心懷 下一篇文章 【文化評析】淺說楚辭與希臘神話之特性與差異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時代顯影】嘉南塾與神饌田【遵循古法】 翻炒冬瓜糖 鮮體驗【海闊天空】舞出培桂堂風華【生活快門】護法路燈【生活快門】上天的葵贈【生活快門】 萬丈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