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堇力
神話可反映遠古各族群生活特點,如各地皆有的大洪水神話包括諾亞方舟、大禹治水等,即代表了遠古時依河成立的文明面對洪水的徬徨。在此文中,將透過楚辭《九歌》與希臘神話的比對,探討中、西神話的異同跟環境的關係。
《九歌》傳為屈原所作,描寫的神與後世常見的神明略有差異,如湘妃、湘夫人等;然而也有與後世神明相仿者,如在《九歌》諸神中地位最高的東皇太一,即近似於後世所稱的天帝,是楚辭神話系統中的主神。希臘神話則是以宙斯為主的希臘神系為故事主角,其中不僅有神與神之間的愛恨情仇,亦可見神與人之間多采多姿的互動。
以下,將介紹兩方神話相異的特色。
首先,在《九歌》中能發現神與人在能力上有極大差距,如大司命可主管生死等,人是祈求神保護的一方,也有人們期待與神共享歡樂祭典的記錄,並不會出現雙方競爭的情形;相較之下,希臘神話中的人類英雄阿基里斯,曾在特洛伊戰爭直面河神並與之對抗,人神的界線並不像《九歌》那樣涇渭分明。
再者,《九歌》所記載皆是人民以祭典、舞蹈恭迎神明,並不帶戰爭元素而顯得歌舞昇平;相反,希臘神話有相當比例跟戰爭相關,如特洛伊戰爭等。由此或可推論,神話與族群的實際生活互成鏡像。
屈原寫作楚辭時,正逢楚國領土遭秦國鯨吞蠶食,故在《九歌》中欲塑造沒有戰爭的烏托邦,更有「舉長矢兮射天狼」這種冀求神靈終結戰爭的語句;相較之下,希臘多數為和平時期,因此在神話中並不避諱戰爭,反而把對戰爭的想像投射於神話文學中。
同理,楚國地大物博,因此不需與象徵自然的神明對抗;而希臘土壤較為貧瘠,自然環境更為嚴苛,故不乏「人定勝天」的元素。隨著深入研究,各個民族的神話將有更多特質被發掘出來。
神話,常是先民嘗試對自然所做的解釋,可從中發掘該民族的自然觀。因此,不同地區神話的特點,在一定意義上可從中分析出該地生活模式,使神話不僅僅被視為文學,也是研究過去的一種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