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檔案】《掌中珠》裡的小插圖

文/赫連擁 |2025.02.13
244觀看次
字級

文/赫連擁

古籍中的小圖案或符號,向來屈居於配角地位,其功能不外乎是用作章節之間的分隔兼裝飾,很難再有更多其他意思。即使如此,一本滿是文字的書籍中但凡出現了非文字的符號,卻有非常提神醒腦的視覺效果。

出版發行於一一九○年,由西夏人骨勒茂才編寫,以西夏文與漢文並列對譯的雙語詞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中,就有幾個稱得上可愛且饒富趣味的特色小插圖。儘管現在能看到的版本都非常殘破又模糊不清,可能一般人並不覺得有何值得關注之處,卻不減筆者對它們的強烈好奇心。

和同一時期北宋的漢文古籍相比,西夏書籍在字裡行間插入小圖的設計風格獨特且常見,尤其,那小圖並非是為了對照文字而嵌入的輔助說明,純粹可有可無。如此耗工兼「浪費油墨」的原因,委實耐人尋味。

官方印製的西夏文刻本,排版與設計皆極為嚴謹講究,佛經就是一例。《掌中珠》這樣接地氣的民間詞典,與之相比感覺粗糙很多,而之所以會有如此觀感,無法獲知原版全本是否清晰,應是原因之一。

現存《掌中珠》原版刻本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圖書館,好幾個世紀以來隱蔽而不見光,只被極少數語言學者接觸過並留下影像或手抄稿。目前流通於網上的圖頁無論是殘頁還是全本,都是影印翻拍的版本,從現有的資料庫查找,多半殘缺不全。預印前的原稿顯然狀況本就不佳,就算是稍微處理過的數位檔案,一樣禁不起一再複製的折騰。

比較讓人驚訝的是,在網海搜索時發現,幾個被視為「粗製濫造」且「牽強附會」的小插圖,也成為西夏文物研究者斷定該刻本「非官方印製」的證據:認為這應該是排版工人閒著沒事,在書頁空白處「畫蛇添足」。自然,這說法不無道理,若是官方的出版刊物,絕對不容許這麼隨便。

然而筆者的疑問是:出版一部書籍,刻字、排版、印刷雖然是由工人負責,但校訂、付印仍是花錢的客戶說了算。即便這部詞典是民間私坊印製,就算小圖是刻板工匠自作主張的「傑作」,但能讓它們搭著內容付梓,難道不可能是因為出版商或客戶也認可接受甚至喜歡,繼而點頭放行?

考古,原來就是一種腦洞大開的活動。這些因為各種原因而消失了部分點線面的插圖,雖然不知道當初為了什麼原因而存在,但既然得以殘留於此讓後世看見,那麼,孰是孰非的討論,也都是對它的存在事實予以復刻和加固。

筆者直觀地認為,這些小圖多少能夠發揮「博眼球」的功能,繼而勾起購買欲望、增加銷量。換個角度想,一本工具書的留白處空著也是空著,即便「畫蛇」來裝飾也給予了附加價值──若是刻意「添足」則更魔幻了,不也是種創意嗎?甚至可以進一步假設,西夏的讀書人應該是講究一點小情趣的,起碼,作者與出版商都有同樣的想法和默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