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子路背米

文/毛蔚領  |2025.02.05
147觀看次
字級

文/毛蔚領

子路,或稱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人,是孔子的學生,他比孔子小九歲,兩人關係亦師亦友,且侍奉孔子時間最久,屬孔門十哲中政事科一員。元朝人所編《二十四孝》中,〈負米養親〉講的即是子路的故事。

年少時,子路因家中貧困,吃的多是藜、藿之類的野菜。為了讓雙親得到較好的飲食,他常到百里外的山林砍柴,賣了柴再買米背回家,周遭鄰居無不稱讚子路是個孝子。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他便來到山東曲阜拜孔子為師。

西元前四九六年,五十六歲的孔子與弟子們周遊衛、曹、宋、鄭、陳、蔡、楚等國(大抵在今山東、河南境內),期待能有機會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前後長達十四年。

當孔子一行人來到楚國的負函(今河南信陽)時,欽慕孔子的楚昭王派人帶來豐厚的禮物,並讓當地的郡守沈諸梁送了百輛車子、萬鍾粟米,邀孔子到楚的國都郢都(今湖北荊州)作客。

子路感嘆:「從前我侍奉父母吃粗劣飯菜,到百里外砍柴、背米。雙親死後,隨老師南遊來到楚國,看到楚王送的車輛上百,供應的粟米萬鍾,坐在柔軟舒適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美味的筵席,再想回到過去吃野菜、為雙親背米的日子,也沒有機會了。」

孔子聽了,不禁稱揚道:「父母生前盡心侍奉,父母亡故後追思懷念,是了不起的大孝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