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陳炳 拳健天下20載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 |2025.02.02 語音朗讀 5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學員們在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內練拳。圖/新華社圖/新華社陳炳為外籍學員解說太極拳。圖/新華社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炳在指導外籍拳師習練太極拳。圖/新華社陳炳指導學員練拳。圖/新華社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5歲那年,陳炳便開始跟著家人習拳。1997年秋,陳炳收到上海體育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是陳家溝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拳師。大學教育讓陳炳對人體科學、運動理論、武術專業知識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真正的武者,當具君子之儒,兼俠者之風,亦剛亦柔。作為一個被太極浸潤多年的高手,他擁有的不僅是精湛的拳技,更練就了武者佛心,如遺落於塵世的璞玉,散發著獨有的人格魅力。」這是「感動溫縣十大人物」評選委員會寫給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炳的頒獎詞。面容清癯、輕言細語,初見陳炳,倒不像是走南闖北的習武之人,更像是一位謙虛內斂的學者。作為陳式太極拳新一代領軍人物,幾十年來,陳炳研習不輟,致力於守護與拓展太極拳文化疆界,積極編寫太極拳法,推動太極拳不斷創新發展,先後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開設三十多家太極院,將這份源自中國的古老智慧,轉化為全球共享的生活方式。首創《陳氏太極拳放鬆功》深秋,位於豫北的陳家溝村寒意漸起,村南頭,一處比太陽更早醒來的院子裡,陳炳正帶著學員們練拳,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行雲流水,渾然天成。陳炳所在的陳家溝,是河南焦作市溫縣清風嶺上一個不大的村莊,也是太極拳的發源地。十七世紀中葉,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創編太極拳,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多個流派,數億習練者遍布世界各地。「喝了陳溝水,都會翹翹腿。」這是陳家溝人代代傳唱的一句民謠。一九七一年,陳炳出生在陳家溝太極世家,作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五歲那年,陳炳便開始跟著家人習拳。「剛開始是姑姑教的,後來叔叔陳小旺、陳小星也開始教我練拳,但那時候教學是在家裡悄悄進行的。」陳炳說。很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陳家溝,村小學成立了武術隊,陳炳有幸入選。一九八三年,河南省體育局等多部門聯合成立了陳家溝太極拳學校,面向全縣選拔二十名優秀苗子,免費重點培養。經層層選拔,十二歲的陳炳入選了這個「加強班」,打牢了太極拳功底。一九九七年秋,二十六歲的陳炳收到了上海體育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也是陳家溝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拳師。大學的教育也讓陳炳對人體科學、運動理論、武術專業知識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讓他對太極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運用現代體育理論,不斷總結探究拳術理論,並多次在武術雜誌上發表拳理論文,出版發行《陳氏太極拳新架二路》、《老架二路》、《推手法》等教學光碟,並首創《陳氏太極拳放鬆功》。在校期間,為了宣傳推廣太極文化,陳炳創建了陳氏太極拳協會,並把協會活動輻射影響到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周邊高校,讓陳家溝古老的太極拳在一千多公里外的上海高等學府扎下了根。建立陳家溝國際太極拳院當愈來愈多像陳炳一樣的年輕人讓太極拳在城市落地生根時,陳家溝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再不回來傳拳,陳家溝就愈來愈空了。」大學畢業前,陳炳接到來自家鄉三叔陳小星的電話和二叔陳小旺的來信,這直接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隨著愈來愈多拳師的出走,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師資流失,生源匱乏,來村裡學拳的人愈來愈少。家裡人來信希望他能回去,挑起教學重擔。回村的第一件事,陳炳把重點放在了在村裡瘋玩閒逛的孩子身上,他清晰地認識到孩子的注入才是未來太極拳發展的動力。自二○○○年起,回村後的陳炳開始為陳家溝村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免費太極拳培訓,並擔任焦作市教育系統體育教師太極拳培訓教練,義務承擔了中小學太極拳教材的編寫和校對工作,共參與編纂出版太極拳書籍十三冊。針對村子發展實際,陳炳還發起了陳家溝太極基金會,該基金會至今已經資助四十餘名貧困學生,先後有近二十名考上了本科院校,大多成為了具有現代綜合素質的太極拳傳播者。創辦陳家溝第一家太極拳專業網站、改善辦學環境、籌措資金、培養教師……經過幾年努力,陳家溝逐漸恢復了生機。二○○七年底,陳炳在家鄉建立了陳家溝國際太極拳院,並把文化課融入進來,培養專業太極拳教練員。如今,太極院的教練培訓體系已經形成,從這裡走出去的學員,經過嚴格訓練考核,一部分已經在國內外各地武校擔任拳師,成為太極拳弘揚傳播的新生力量。如今,漫步陳家溝,陳炳最初回來時的蕭索早已不在,這座只有三千多人的小村莊,擁有三百多名拳師、五十餘家武館武校和十八個武術社團。沿著山間小路行走,身穿白色訓練服的孩童、林蔭下正在「起勢」的村民,陳家溝的老幼婦孺習拳蔚然成風;碑樓牌匾、門頭巷道,隨處可見太極文化的影子;「線上」授藝,「雲端」練拳,愈來愈多的年輕拳師開始推動太極拳「觸網」傳播……藝傳海外 根在故里 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日前,陳炳結束了為期三十天的海外太極拳教學活動,從歐洲返回到陳家溝,此行他去了四個國家。這不是陳家溝拳師第一次走出國門。如今,陳炳在大陸各地設立一百三十九家太極拳館和輔導站,授拳五十餘萬人,並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成立了三十多家陳炳太極院,申請成為其弟子或開設分院的請求也大幅增加,甚至不少「洋弟子」已經開始在自己的國家開館教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太極拳在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有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年輕時不同,最近幾年每次出國陳炳心裡始終念著陳家溝。如今,「陳家溝」成了陳炳口中說得最多的詞,也是他始終背負的使命。四年前,當太極拳成功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消息傳出後,陳炳正在深圳授課,那天他接到了天南海北的祝福,也是自那時起,他對太極拳的本土傳播有了更深遠的思考。「現在,我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陳家溝的發展上。」作為中國非遺協會太極拳專委會副主任,陳炳深知家鄉太極拳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太極拳給人的印象比較傳統,缺乏足夠的時尚元素吸引年輕人,同時現有招式不利於快速普及。」陳炳說,這意味著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與現代生活節奏相契合,比如開發適合辦公室一族的簡短放鬆練習,或是通過社交媒體、在線課程等現代化手段擴大影響力。網路直播吸引年輕人此外,陳炳認為,在保證太極拳普及化的同時,也要提升太極拳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激勵拳師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技術水平。為此,他堅持太極拳「年輕化、時尚化、數字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希望通過對太極拳動作的改編和整理,守正創新,讓太極拳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如今,陳炳的課堂也不再局限於拳館,而是通過開設公益課程、參與社區活動、利用網路平台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在陳家溝,網路直播講授太極拳已經成為傳播太極文化的新方式,目前村裡有幾十位直播教授太極拳的主播,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人。「未來,我希望陳家溝能有一所太極拳大學,為太極拳做人才儲備,有人才能接上勁兒。」陳炳向記者暢想著陳家溝的未來。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作家】遲子建 深入煙火氣十足的生活 下一篇文章 【絲路畫家】耿玉琨 趙以雄 人生最不缺故事和友誼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 作者其他文章【河南考古人物】馬俊才 歷史刻痕背後 有其生命的故事河南工業大學宋代美學研究中心負責人 尚娜挖掘宋代點茶文化【微文創大翻轉】河南大南坡村的美學經濟【豫劇大家】 馬金鳳 天資後補 苦練成就金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