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河南大南坡村的美學經濟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 |2022.09.24 語音朗讀 40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南坡村小學的學生在讀自己寫的詩。圖/新華社懷梆劇團成員和搖滾樂隊成員在大南坡村表演。圖/新華社大南坡村改造前的老建築(上圖);遊客進入改造後的大南坡藝術中心參觀(下圖)。圖/新華社遊客在大南坡村的一家餐館吃飯。圖/新華社大南坡村。圖/新華社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大南坡的一天從雞鳴犬吠中醒來,也在一杯咖啡中開始。這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山間小村,位於河南省修武縣西村鄉的淺山區,村子依太行山而建,從山腳延伸到山腰,其間分布著各種樣式的豫北民居。早上八點半,三十歲的村民趙世瑩準時打開方所書店的大門,換上工作服,準備好一天所需要的咖啡豆,迎接又一個忙碌的周末。距離書店一百公尺左右的地方,是村民牛炳富的院子,一大早,他就用三輪拉來了滿滿一車柴火。七十九歲的牛炳富是遠近聞名的「老網紅」,不少遊客來了點名要吃牛爺爺做的料理。立秋,驅車沿著山路蜿蜒而上,雲淡天高,翠綠滿山。正值大南坡最迷人的季節,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其間,尋找合適的拍照地點;祠堂前、槐樹下,一群群納涼的村民悠閒愜意。一九七○年代,依靠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大南坡曾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裡老人回憶,那時村裡有十幾處煤井,吸引周邊上千人就業。一九八○年代後期,大南坡逐漸面臨煤礦資源枯竭和環境汙染的雙重挑戰,伴隨當地從「黑色印象」向「綠色發展」轉型,大南坡煤礦產業於一九九○年代末被徹底關停。僅靠人均零點六畝的耕地,大南坡經濟迅速滑落,直至二○一四年被評定為省級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占全村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帶動下,二○一九年大南坡成功脫貧。發掘自然風物文化由於缺少工業帶動,振興之路仍須另闢蹊徑。早在二○一六年,當地就已提出「用美學留住鄉愁,以文化藝術復興鄉村」的發展思路。二○一九年十二月,修武縣以「美學經濟」為抓手,邀請來自各地的鄉建、設計、美學、教育等力量,將大南坡的山村風貌、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資源延伸發展為鄉村民宿、鄉野美食、文化創意等振興支點。安徽大學副教授、鄉建學者左靖應邀來到大南坡,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實地調研。「普通」,是左靖對大南坡最初的評價。「修武縣一共有一百八十七個村,縣裡選出了三十個村子讓我們挑,推薦大南坡的理由有兩個:一是窮,迫切需要改變;二是普遍,最能代表當地鄉村的實際面貌。」左靖說,這樣的村莊如果成功,更有推廣價值。「這是個很普通的北方村莊,沒有獨特的自然景觀,也缺乏歷史人文資源。」在村裡轉了幾圈後,左靖發現了大南坡的可塑性。由於一九七○年代當地村集體經濟雄厚,大南坡建設了多達三千餘平方公尺的公共建築,擁有村一級的劇場和僅次於縣劇團的大南坡藝術團,村老中學、大隊部、大禮堂都保留完好。「大南坡村保留著完整的傳統村落建築群,從這些建築中,我們感受到文化的留傳,以及一代代大南坡人民依據它而建立起的家族與鄉里感情。」左靖說,改造就從重塑這些建築開始。因此,大南坡的改造並沒有按照傳統的刷牆、修路、鋪水管、改民宿、做商街這樣的模式,而是發掘自然風物、研習文化歷史、收集村民需求,並對鄉村原有生活空間、生態環境、歷史建築進行優化。昔日古村生機煥發隨著來自大陸三十多位鄉建專家的深度參與,大南坡沉寂已久的老舊建築復活了。這個小山村陸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中心、鄉村書店、碧山工銷社、遊樂景觀裝置等公共文化生活場所,也迎來了各類藝術展覽和音樂文化活動。二○二○年十月,大南坡首個線下綜合主題活動「南坡秋興」在村中舉行,為期兩天的民謠音樂會、舞蹈劇場和電影放映,以及「南坡村民講堂」和鄉村兒童藝術教育啟動儀式,為大南坡贏得了廣泛關注。這也是大南坡第一次對外亮相,文化的浸潤,讓大南坡散發獨特的魅力,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如今的大南坡,一半風雅,一半煙火。一邊是瓜果纍纍的農家菜地,一邊是演繹鄉村美學的大南坡藝術中心、書香環繞的鄉村文化書店,竹影綽綽的鄉間民宿,昔日古村呈現出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設置鄉間雜貨鋪人先激活村子才能活眼下,正是核桃成熟的季節,七十二歲的村民趙小香一大早便來到位於村頭的核桃寄賣點。「店裡通知我補貨,順便給我結下賬。」寄賣點是大南坡老供銷社所在地,經過升級改造後,成了文創品牌「碧山工銷社」的連鎖店,也是「鄉間雜貨鋪」,這裡不僅銷售文創產品,還為村民設置了農產品寄售櫃台。麥秸稈編織的蒲扇,當地產的核桃、花椒、蒲公英、蜂蜜……所有寄售商品均由村民自己定價,銷售金額全部歸村民所有。目前,共有三十四位村民在這裡寄售自家產品,趙小香也在這裡擁有一個寄售格子,格子裡賣出的核桃,都會如數記在她的賬上。搖滾與傳統合奏「村莊的改造首要受益人應該是村民,要滿足村民需求,尊重當地文化。」左靖說。在改造計畫實施之前,設計團隊進行三次入戶調研,以村民需求為出發點的改變愈來愈多。廢棄的大舞台被改造成綜合書店,工作人員會拆出每一本書的樣書以供村民翻閱。「我們設置了供孩子們閱讀的兒童區,還有一個小型的室內展覽區,用來展覽村裡孩子的繪畫和手工作品。」趙世瑩說。在鄉建團隊的幫助下,解散四十餘年的懷梆劇團再次恢復演出,村裡老人的心氣又聚了起來。如今,在大南坡「共振村聲」的舞台上,各類音樂活動頻頻登場。盛夏的一個夜晚,村裡來了搖滾樂隊,與懷梆劇團合奏一場現代與傳統的交響。為傳遞新知識、給村民賦能,社區營造中心定期開放的南坡講堂,總是座無虛席。「講座內容涉及人居環境提升、環保、鄉村文化、民宿發展、手工藝培訓等,目的是激活村民的發展本能。」修武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大南坡項目負責人張國祥說,鄉村振興不是政府投錢建得很漂亮就行了,先激活人,村子才有可能被激活。真實舒服有生機如今,經過培訓,村子已孵化出餐廳、家庭旅館、民宿等五家,有十餘戶村民參與到餐飲接待、農事體驗等工作中。此外,為提升民宿品質,當地還邀請設計師免費為村民提供圖紙以供其自建民宿;為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駐村設計師和美學經濟顧問對當地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並指導村民利用網路平台積極發展電商。村口雜草叢生的空地經過設計師的手,變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樂場。來自焦作市的遊客李女士站在陰涼處,不時提醒在遊樂場玩耍的九歲女兒注意安全,這是半個月裡李女士第二次帶孩子來大南坡。「這裡跟別的村子不一樣,書店、藝術中心、展覽館,都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是一個很真實很舒服很有生機的村子。」李女士說。「往鄉村導入城市資源,向城市輸出鄉村價值,這是鄉村建設的路徑。」左靖說。如今,「文化」已成大南坡的一張名片,共吸引遊客十萬餘人次,隨之而來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順勢發展起來。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如果漢簡會說話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濟南 保護詩意泉水之都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8【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09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10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觀鳥熱和觀星熱 宇宙座標與大自然講堂自然遺產保護 鹽城的野鹿蕩【文創之旅】打開西夏學的金鑰匙【大陸產業發展】 安溪種茶賣茶 靠智能、看數據【文創之旅】徐州的漢風楚韻 作者其他文章【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陳炳 拳健天下20載【河南考古人物】馬俊才 歷史刻痕背後 有其生命的故事河南工業大學宋代美學研究中心負責人 尚娜挖掘宋代點茶文化【豫劇大家】 馬金鳳 天資後補 苦練成就金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