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宋代美學研究中心負責人 尚娜挖掘宋代點茶文化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 |2022.10.09
2487觀看次
字級
尚娜(左)和大衛一起研究研膏茶茶餅。圖/新華社
尚娜(中)、大衛(左)跟團隊對接網站素材編排工作。圖/新華社
尚娜和先生大衛共同完成的點茶。圖/新華社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

尚娜說,所謂點茶就是把茶餅碾磨成末,放入盞中,注入熱水,再通過茶筅擊拂,打出茶乳,最後飲用。宋朝,是一個將茶事禮儀和美學推向高峰的朝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皆以點茶、鬥茶為樂事,中國獨一無二的點茶文化也是在宋代達到了盛造其極的境界。



將熱水倒在細密的茶粉上,調至黏稠狀,隨後多次加入沸水,用茶筅不斷擊打,時而大力攪動,時而輕且均勻,直至盞中出現細膩而濃厚的泡沫後,尚娜將茶筅輕輕拔起,倒放在桌子上,一盞來自「宋代」的茶便「點」好了。

隨著大陸電視劇《夢華錄》的熱播,劇中濃墨重彩描繪的宋代「鬥茶」、「點茶」場景,讓不少人對風雅、考究的宋代茶事興致盎然。四十四歲的尚娜是河南工業大學宋代美學研究中心負責人,二○一七年就開始了宋代「七湯點茶」工藝的復原研究和推廣工作。如今,尚娜帶領團隊通過還原古人生活方式和美學境界,不斷向世界分享中國茶文化。

復原宋徽宗「七湯點茶」

尚娜的雅宋文會工作室,位於河南鄭州惠濟區一棟二層小樓內。走進工作室,一樓正廳西側擺放一張茶桌、若干茶椅,插花、掛畫、現代青瓷、鈞瓷茶具、修復的古瓷器……琳琅滿目的小物件裝點著方寸空間。

一手打造這雅致空間的,正是眼前這位身著藍色鶴舞長袍的女士尚娜,她正為來訪者製作宋徽宗「七湯點茶」。在宋徽宗《大觀茶論》一書中,對點茶過程有詳細描述,被稱為「七湯點茶」。

尚娜說,所謂點茶就是把茶餅碾磨成末,放入盞中,注入熱水,再通過茶筅擊拂,打出茶乳,最後飲用。宋朝,是一個將茶事禮儀和美學推向高峰的朝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皆以點茶、鬥茶為樂事,中國獨一無二的點茶文化也是在宋代達到了盛造其極的境界。

由於從小受父親影響,尚娜對以點茶為代表的宋代雅事文化很痴迷。二○一七年,她帶領團隊成立了雅宋文會,並開始宋代「七湯點茶」工藝的復原研究。通過多年實地走訪、反覆嘗試並不斷調整茶器,尚娜已能成功還原「七湯點茶」這項幾近失傳的技藝。

「點茶的要領在於手腕和手臂的協調性,並通過觀察茶湯的變化不斷調整力度和注水量,需特別專注,一氣呵成,隨後再用調好的茶膏,在茶乳上作畫。」尚娜說,從開始備器、點茶到茶書茶畫、奉茶完成,時間要控制在一千秒左右,茶湯溫度剛好可以入口。

茶是有「魔力」的

由於多年的愛好和積累,尚娜決定將傳統文化與專業教學相結合。二○二○年,尚娜在河南工業大學開設一門面向全校的《宋代美學雅事活化》公選課。「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我會安排在自己的茶室,以茶為媒,為學生打開一扇欣賞宋代美學文化的大門。」尚娜說。

「看名字就被吸引了。」二○二○年,剛上大一的馮騰龍在一眾公選課中選擇了尚娜的課,「第一節課是兩位學姐為我們點茶,授課方式很獨特。」

如今,這門課成為學校最火的公選課之一,不大的教室,往往擠滿了上百人。

二十四歲的韓玉婷也是尚娜的學生,對於此次被《夢華錄》帶火的點茶,她並不驚訝。「茶是有魔力的,這是它自身的魅力使然。」韓玉婷接觸點茶三年,如今已經能熟練製作一道「七湯點茶」。

「點茶很小眾,我現在更多的工作是帶大家體驗式了解點茶文化,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它。」由於對「點茶」文化的喜愛,畢業後韓玉婷留在了尚娜的工作室。

被尚娜和茶吸引的,還有三十九歲的英國人大衛米爾斯。二○○六年大衛來到中國工作,受尚娜影響,他對中國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宋代點茶很神奇,背後的茶禮儀更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源。」大衛學會了點茶,還成了尚娜的丈夫。如今,這位中國女婿利用自己計算機編程專長,建立網站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體驗式和生活化的傳承

在深入挖掘宋代點茶文化的過程中,尚娜意識到「體驗式」、「生活化」對於文化傳播的價值。為此,她以「宋徽宗七湯點茶」為主要文化載體,推出多種不失趣味的體驗式文化交流體驗活動,立體展現宋代香、茶、花、畫「四雅」,並延展到「宋食」、「宋服」、「宋詞」、「宋瓷」等領域。

如今,在鄭州的圖書館、美術館、校園等公共文化交流區,都能尋覓到雅宋文會的身影,團隊還不斷通過國際華人組織、國際藝術交流活動等,向世界介紹點茶。「剛開始做宋代文化傳播時,很多人只是覺得新鮮,聽一聽,遠遠看一看。」尚娜說,如今,焚香、點茶、插花、掛畫等很多古代雅事已變成現代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咖啡和杯子,茶和陶瓷也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把傳統文化生活化,才是真正的傳承。」尚娜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