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台灣風情】日本風俗在台灣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2025.01.15
213觀看次
字級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據時代,台北市人口最多時達三十萬,其中三分之一是日本人。所以,當時日本風俗不但通行於日籍市民,也及於接受日本教育的台灣人,且在今日的台灣還留下若干痕跡。

在日本風俗裡,作了噩夢,例如死的夢、病的夢、災害的夢,這些都算是好夢。因為他們相信「夢是逆夢」,意謂:夢是相反的。夢死,就能得到長壽,最為吉利。但是也有絕對的噩夢,例如:夢到牙丟了,被認為不久必會死去。

日本人迷信小孩躺在榻榻米上吃東西,死後會變成牛。小孩拿長短不同的一雙筷子吃飯,將來會娶到跛腳的妻子。

最忌破損的器物,特別是打破鏡子。這一思考模式和中國人相同,最怕打破人偶,以為如此有人會死傷。

此外,丈夫不可買梳子當作禮物送給妻子,送梳子將使夫妻離異。情人也是一樣,不得贈送梳子,否則會分手。

還有,不可以三個人一起照相,以為這樣子,站在中間的那個人會死去。這個禁忌,在今日台灣仍有人相信。

另外,嚴禁吃飯時以筷子夾食物給他人時,對方也用筷子接住放在自己碗裡。因為死者火化後,會用筷子撿其骨,由一人用筷子夾起後,再傳給下一個人。所以,用筷子夾食物給其他人時,不能用筷子來接,此舉太不吉利。

中文中的「四」與「死」字音相近但不同,原本不應扯上什麼關係;但日語裡,「四」與「死」字發音完全相同,因此日本人很忌諱。這樣的迷信流傳到今日,台灣人也不喜歡四。如旅館、醫院不設數字四的房間,計程車也不肯領四字開頭的車牌。

極多日語在今日台灣成為常用語,最常見的有:飯盒稱「便當」,半新不舊的車稱為「中古車」,菜館稱為「料理店」……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受到日本文化影響還真不少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