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室町時代是我們的明代。當時有許多日本禪僧到中國留學,他們回日本時,把中國的麵、圓子(湯圓)等食品引進了日本。(本圖文由《戀戀臺灣風情‧ 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 》提供)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本室町時代是我們的明代。當時有許多日本禪僧到中國留學,他們回日本時,把中國的麵、圓子(湯圓)等食品引進了日本。
圓子日語叫「團子」念ダンゴ(da n go)。日語的溝通,商量叫「談合」,念「ダンゴウ」(da n go o)。日治時期,台灣人民說日語不正確的人占多數,所以把「ダンゴ」與「ダンゴウ」混為一談,將溝通、商量說為「ダンゴ」。
因此,選舉時溝通、商量,叫一方放棄競選,台灣人誤說為「ダンゴ」。
由「ダンゴ」演變出來「搓圓仔湯」這一句話,在選舉中的溝通就稱為「搓圓仔湯」。這種誤用,曝露說話的人之無知識,下一代人最好不要再用這樣不倫不類的洋涇浜日語。
日治時,台北市的日人占人口之三分之ㄧ。每到中秋,日人便以「團子」拜月。日人吃團子,絕不煮湯,而是吃乾的。
乾的團子,以小竹籤來串,五粒串為一串,叫「串團子」。甜的上面擦一點甜豆沙,鹹的上面加一點好醬油,味道都很不錯。
中國人的風俗則在喜慶以及重要節令都要吃湯糰,也就是圓仔湯。意謂吃了圓的東西就能得到圓滿。
英國有名的人類學家,泰勒把這樣的思考模式稱為「類似咒術」。
註:洋涇浜,是上海法租界的地名。
(本圖文由《戀戀臺灣風情‧ 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 》提供)
【賽尚玩味市集】
http://tsaisidea.shop.rakuten.tw/t-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