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體質 從口腔保健做起

陳玲芳 |2025.01.04
706觀看次
字級
黃琇琴博士指出,口腔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哨站」。圖/一方青出版提供
口腔保健很重要,應每半年定期洗牙及檢查牙齒。圖/123RF
口腔是外物進入人體的通道。圖/一方青出版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提升,人們對腸道益生菌和腸道菌叢平衡的重要性,已有一定程度認知,深知腸道是體內菌叢最複雜部位。但對於人體菌叢第二複雜部位「口腔」卻鮮少注意。為此,細胞分子生物學專家黃琇琴博士,最近出版《不生病的口腔健康力》一書,提醒國人做好口腔基礎保健,才能打造理想健康體質。



「病從口入」通常是指吃了不潔的食物,造成急性腸胃炎,或是長期吃了不健康的食物,導致身體上的疾病,純粹是從食物的角度切入。

細胞分子生物學家黃琇琴說,口內其實還有肉眼不可見、更細微的部分,屬於唾液和微生物之間交互作用的影響力,正在口中「作亂」,說是「病從口入」也恰如其分呢!

我們或許已經知道牙周病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阿茲海默症,但大多數的人在看完後,通常只會單純覺得自己增加了一些知識,完全缺乏和切身息息相關的真實感和迫切感,總認為牙周病只不過是口腔的小毛病之一,大不了就是掉顆牙,之後補個假牙或植牙就行了,不用太大驚小怪。事實果真如此嗎?

乳鐵蛋白 口腔守護員

隨著乳鐵蛋白的應用層面愈來愈廣,國外也開始在口腔保健上開發應用乳鐵蛋白的口腔保健產品,同時也對這些產品進行一些臨床實驗,包括防口臭、蛀牙,治療牙周病、口腔發炎等。

黃琇琴博士在梳理了乳鐵蛋白在口腔應用的相關文獻後發現,乳鐵蛋白存在於唾液中的目的,除了修護口腔黏膜組織和抗發炎外,另外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平衡口腔中的菌叢」。

「如果以人類細胞的組成數量來看,只有百分之十是屬於人類自己的細胞,其餘百分之九十是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大多棲息於皮膚、腸道和口腔內。」黃琇琴說,「這些微生物自古以來就和人類共生,影響人體機能的運作。」

她強調,人體的許多疾病都和我們共生的微生物息息相關,一旦微生物出了問題,連帶的,我們的身體機能也會受影響。

救命唾液 藏保健祕密

在經過抽絲剝繭大量閱讀文獻後,黃琇琴才驚覺,原來口腔內的微生物也會經由消化道系統或口腔黏膜的破口,進入我們體內的其他器官,產生或是加劇許多我們原來沒有想到的疾病,「而更超乎我想像的是,唾液就是我們救命的瓊漿玉液。」

「相信不少人,可能和我有相同的記憶」,黃琇琴回憶小時候,只要不小心受傷,祖母總是要她「用口水塗一塗就好了」,就像小貓小狗受傷,也是口水舔一舔就好了。那是因為唾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口水」內,含有包括抗菌、調節免疫、促進細胞增生、幫助消化的酵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有些研究報告甚至指出,口水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乳鐵蛋白」。對於長期研究乳鐵蛋白的黃琇琴而言,自然是百分之百認同。她希望透過新書出版,可以提醒大家更關注口腔保健,並能認知到,不只要求牙齒健康,還要保有充足的唾液,而且要稍微發揮一些想像力,想像口腔內是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必須兢兢業業,持續保持這個世界的和平。」

換言之,就是要將所有潛在的疾病,都擋在口腔層次並解決它,避免深入到身體其他部位。「所以說,人的口腔健康了,他的整個身體也就健康了。」

預防蛀牙 遠離牙周病

事實上,大多數的人對自己口腔的健康可能都太高估了。黃琇琴說,除了蛀牙、牙齦流血等症狀外,我們口腔健不健康,影響的範圍其實相當大。然而,忙碌的現代人,總認為口腔偶爾出些小狀況,只是「小事一樁」,因此往往輕忽了自己的口腔保健,進而賠上了身體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健康程度,關係的不只是牙齒本身會不會蛀牙、口氣是否清新而已。黃琇琴指出,口腔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哨站」,這絕非危言聳聽,如WHO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口腔健康為身體健康之本」的口號。

這也是現代醫學之所以日益重視口腔健康的緣故。黃琇琴說,因為口腔除了牙齒、舌頭外,還包含了牙齦、牙齦的支撐組織、上下顎、口部黏膜、舌頭、嘴唇、牙齒、唾液腺、咀嚼肌、神經等。

「愈來愈多的醫學研究發現,慢性的口腔感染和糖尿病、中風、心臟及肺部疾病,甚至嬰兒出生體重過低及早產都有關聯。」換言之,口腔問題除了我們已知的蛀牙、牙周病外,也反映著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黃琇琴提醒,雖然和心、肝、肺、腸、胃、腎等器官與生理系統相比,口腔還談不上是「重要」部位,但若輕忽口腔健康,卻極有可能為身體帶來大麻煩喔!

她以蛀牙、牙周病為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中風、肺炎、免疫疾病、癌症等,都和牙周發炎與口腔細菌有關,不可掉以輕心。

要避免牙周病,就要確實做好牙齒保健,包括徹底清除牙齦上的牙結石與牙菌斑。此外,一旦牙周已經發炎,就應該勇於面對,接受治療,切勿拖延。如果裝了不合適的假牙或出現咬合不正、齒列不整等情況,也應即時請醫師診療,避免牙周惡化。

黃琇琴提供三個預防蛀牙小祕訣:

1.餐後刷牙、使用牙線:很多人以為,只要早晚刷牙,就可以避免蛀牙,其實只有刷牙是不夠的,應養成三餐餐後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並使用牙線的習慣,才能把齒縫間的食物殘渣清理乾淨,避免細菌長期累積導致蛀牙。

2.定期檢查牙齒:每半年定期洗牙及檢查牙齒,能夠避免因牙結石堆積在牙周,傷害琺瑯質,同時也能提早發現牙齒的狀況,及時處理因應。

3.多喝水:多喝水也能預防蛀牙,因為水可以幫助中和口中酸鹼值,也能讓我們多分泌口水,減少細菌孳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