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知】 密封大神:夾鏈袋

文/蘋果  |2025.01.03
336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蘋果 

說起方便小工具,夾鏈袋(Ziploc Bag)絕對是目前最廣泛應用的封裝小工具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可以保存食物,還可以封裝藥品、小件物品、文具、衣物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過,大家想過夾鏈袋怎麼來的嗎?它的演變歷史極長,歷經了從古代封裝技術到現代塑膠材料的演進,以及對環保和創新的不斷追求和嘗試。

在古埃及時期,人們開始使用蠟和羊皮紙來封裝食物,以保持其新鮮和防止腐敗。這種方法雖然可以達到基本的密封效果,卻不那麼方便。

進入19世紀,人們開始採用金屬箔(尤其是錫紙)來封裝食物。金屬箔的密封效果極佳,可以有效保護食物免受空氣和潮氣的侵害,但是由於金屬箔成本較高,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負擔得起使用它來包裝食物。

20世紀初,隨著塑膠的發明,封裝技術出現了重大的變革。塑膠材料具有輕便、便宜的特點,這使得它成為了理想的封裝材料。塑膠夾鏈袋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當時美國工業設計師Robert W. Vergobbi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密封袋。經過多次的試驗和改進,他於1957年成功發明了一種可拉開封口的塑膠袋,並將其專利販售給Dow Chemical公司。

Dow Chemical公司開始生產和銷售這種新型的塑膠夾鏈袋,並且很快就取得了成功。1973年,該公司正式推出了Ziploc品牌的夾鏈袋,這代表著夾鏈袋的商業化生產。自從夾鏈袋推出以來,它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用於保存食物之外,夾鏈袋還被廣泛應用於裝藥品、小件物品、文具、衣物等。由於其方便性和保鮮效果,夾鏈袋在家庭、辦公室和旅行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除了常規的塑膠夾鏈袋外,現代的夾鏈袋還發展推廣出許多新型材質,如植物性材料和可回收材料,以滿足人們對環保的需求,並且達到不破壞環境、不傷害地球的目的。也只有以這樣的方式,夾鏈袋才能繼續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便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