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樹下繪本
文/楊婷婷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要從食物殘渣中吸收水分與電解質,並將無用的部分轉化為糞便,最後排出體外。
大腸構造 概分3段
那麼我們來看看大腸到底區分為哪幾個部位,怎麼運作的吧!大腸有3個主要部位,是盲腸、結腸及直腸。盲腸是將來自小腸的殘渣,在此處收集;結腸則分為3部分(橫結腸、升結腸、降結腸),結腸也是最大的一段,其中的細菌叢會消耗人體無法消化的澱粉、纖維質與醣類等營養素;最後的直腸就是糞便排出的所在。
大腸究竟是如何蠕動的,才能把大便排出去呢?原來大腸大約會在每30分鐘左右,分段擠壓形成袋狀,將糞便攪拌與混合,並以蠕動的方式推動糞便。其實,運送方式如同食道及小腸,把食物向後推擠,都是類似的情況。
腸道蠕動 引發便意
這種肌肉的推擠,從吃完東西開始,當胃裡充滿食物後,從小腸到大腸的旅程中就開始。食物中的營養還會被胰腺、肝臟膽囊所吸收,然後從盲腸開始,以蠕動的方式,沿著結腸整體蠕動,緩慢且有力地將團塊擠壓進直腸,這是一種促進排便的反射,當糞便充滿直腸時,會感到便意。
當食物運送到大腸後,這段運作過程中,會從消化中的食物吸收水分,這對維持糞便的狀態至關重要,當水分過多時會導致腹瀉,而水分不足則可能造成便祕。現在,我們概略知道大腸的功能了,唯有適當與規律的飲食,才能維護大腸的健康,根據營養師的建議,規律運動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