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內向者日

文/山羊 |2025.01.02
639觀看次
字級
圖/BOB

文/山羊

昨天吃晚餐時,小明抱怨說:「阿傑真不合群,每次班上同學找他出來打球,他都不願意!」

阿嬤提醒他:「也許阿傑比較內向,喜歡在家看書。但他不是也會跟你一起打電玩?或許,你可以直接問問他的感覺。」

阿嬤還說,她大學一個好友是個性內向的人(introvert),會參加少數一些朋友的聚會,並不孤僻。只是不喜歡人多吵雜的大型活動,所以很少參加同學會,就有許多人說她不合群。

聽到這話題,常被阿嬤說是個外向者(extrovert),因工作關係得常應酬的爸爸,就利用今天1月2日「世界內向者日」(World Introvert Day),來談一下這個困擾不少人的問題。

喜歡獨處 富創造力



在一個強調外向、社交的社會當中,內向者常被誤解、甚至被貼上負面標籤。於是2011年9月20日,德國心理學家,就是免費電子書《從此快樂內向》的作者費莉西塔絲.海恩(Felicitas Heyne),在部落格寫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世界內向者日〉的文章,建議在1月2日設立「世界內向者日」,並於隔年1月2日慶祝了第一個「世界內向者日」。

之所以選這天,主要原因是在忙碌的耶誕與新年假期等熱鬧慶祝活動中,內向者通常不得不陷在聚會、派對以及社交活動中,可能讓他們感到精疲力竭,極需一個安靜、獨處的時間來深吸口氣並恢復元氣。1月2日這天就可以作為內向者的一個「充電日」或「重啟日」。

「世界內向者日」設立的目的,是在提升人們對內向性格的認識,鼓勵大家尊重並理解內向的人,喜歡平靜的環境及有限的社交活動的特質。

其實,內向並不等於害羞、孤僻或討厭人。內向的人傾向內省,喜歡獨處,希望在安靜環境中補充能量;害羞則是對社交場合感到緊張、不安或恐懼;孤僻則指獨來獨往、凡事漠不關心、對他人厭煩、防備或鄙視。

而且,內向者並不是總想要孤獨,不喜歡社交,而是更偏好一對一或小型聚會,因為這樣的互動更具深度,也能減少能量消耗,造成疲憊。

還有,內向者善於傾聽,富創造力,喜歡深度思考,具有較強的觀察力,能專注並深入探索一個自己喜歡的主題。例如,內向的愛因斯坦有更多時間思考,不斷探索宇宙奧祕,終於提出劃時代的相對論;《哈利波特》作家 J.K.羅琳,也因此能藉著神奇的靜心法及強烈的想像力,創造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魔法世界。

相互包容

內外互補



值得說明的是,「世界內向者日」並非只為內向的人發聲,而是強調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我們都需要在生活中體驗一些平靜。這一天正是一個安靜反思與冥想的好日子,可以在充滿噪音與干擾的世界中清醒頭腦。

另外,這個節日也在倡導不同個性的人相互包容,讓大家更了解與尊重內向朋友所需的空間,讓他們能在一個更友善的環境中成長與發展。

其實有許多研究顯示,內向者傾向於深思熟慮,外向者善於應對快速變化的還境,因此內、外向者在團隊合作中往往能形成互補的優勢。

在此要提醒大家,每個人的性格特質都是獨特而寶貴的,並沒有優劣之分,無論內向或外向,都值得理解與尊重。

最後,爸爸說阿嬤誤會他了。沒錯,應酬時他會表現得很健談,工作時也很有自信,都是外向者的特徵。但他也常渴望有獨處時間來充電,也喜歡跟一、兩個死黨聚聚,這些則是內向者的特徵。他說,大多數人都是處於這種「既外向又內向的中間狀態」,稱為「中性人格者」(Ambivert)。

因此,在一個多元社會中,不管性向如何,都可以一起分享經驗與感受,消除彼此的誤解來建立友誼,並一起發揮優勢,貢獻獨特的力量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