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山茶傲雪

文/陳牧雨 |2024.12.31
1014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冬雪令人寒慄,生物隱然,大地蕭索,人跡悄滅。天地寂寥幾乎不見生機。這些正是柳宗元筆下〈江雪〉所描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景況。

不過,無論環境如何嚴厲,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比如清代錢泳《履園譚詩‧總論》就說:「……松柏之性,傲雪凌霜。」另外語本《論語‧子罕》也有這樣的句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些都是指松柏有不畏寒冷的特性,同時也引申為雖處逆境,亦能不畏艱難,堅定不移的精神。

除了松柏,竹子也是一種不懼冰雪、不畏嚴寒的植物。所以歷來有「松竹長青」的說法。松柏的堅毅精神,也正是歷代文人持以自許的「風骨」。

其實,具有「傲雪凌霜」特性的植物,也不只是松柏。梅花也是,但以花卉之姿呈現。

「雪霽千山月,梅開一路詩。」是宋代潘璵〈送柴仲山歸里〉裡面的句子。雪、月、梅、詩一路排開,自是一番風雅。

台灣在一九七○年代,有一首人人耳熟能詳的愛國歌曲〈梅花〉,首句就是:「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其實這句歌詞是有待商榷的。古人有「南梅北杏」的說法,梅花只開在江南,江北因為乾冷,並不適合梅花的生長。所以梅花並沒有開滿天下。

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說:「折花(一作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江南一枝春」說明了梅花原是江南的產物。不過最近曾看過報導,據說大陸已經發展出新的技術,江北現在也可以種植梅花了。

但無論如何,梅花開在寒冷的冬天是事實。所以自古以來,文人們便一直將「松、竹、梅」三者並稱為「歲寒三友」。

除了梅花,冬天最鮮豔的花卉應該山茶花莫屬了。豔紅的山茶花覆蓋著皚皚白雪,鮮紅與雪白這種極端對比的配色,在貧乏蒼白的冬季更顯得美麗至極。

根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山茶產南方,樹生,高者丈許,枝幹交加;葉頗似茶葉,而厚硬有稜,中闊頭尖,面綠背淡,深冬開花,紅瓣黃蕊。」可見山茶只是「葉頗似茶葉」而已,並不是我們喝的那種茶樹。

明代歸有光有一首〈山茶〉詩,甚至將山茶比擬為三公:



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

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

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

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

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

梅君特而潔,乃與夷叔同。



詩中形容山茶有牡丹的富貴姿態,卻沒有牡丹的俗豔,同時也如松柏般歲寒後凋,所以將山茶比擬為承擔治國大任的三公,而將梅花比擬為義不食周粟、逃避責任的伯夷與叔齊。因此,山茶猶勝於梅花。

山茶花自中土傳至東瀛,在日本被稱為「椿」。台灣看到的山茶花,往往枯萎後黏著在樹上,破壞了整株山茶花的美感。但後來在日本看到的山茶,卻讓我另眼看待。

日本的山茶凋謝時,整朵連花托一起掉落,有如在台灣看到的木棉,花瓣掉落後依然鮮豔,一地落花仍然保持著淨潔的美感。連托掉落的木棉被稱為斷頭英雄,因此有了「英雄花」的悲壯美稱,可以想見,在日本的山茶花會被日本武士如何看待了。所以日本以前的武士家,都很喜歡在自家庭院裡種植山茶。

山茶在萬物凋零的嚴寒裡,讓人見識到她以無比的堅忍睥睨霜雪,甚至連最後的飄零仍一無妥協。這樣深沉的美麗與悲壯,很難不讓人動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