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
圖/聯經出版提供
文/廖淑儀
漫漫無垠的黑暗感受總是讓人恐懼。但插畫家酒井駒子的黑色卻很少與恐懼相連,她總是利用黑色為觸角,深入孩子的內心深處,並在襯托孤寂的空氣裡,引出溫暖的光影。
《橋上》這本書也擁有這樣的力量。酒井駒子再度和兒童文學作家湯本香樹實合作,在跨越情緒難關的主題下,鋪陳出既安靜又深刻動人的美麗繪本。
黑色是溫暖的顏色
書中用了「橋上」的意象,描繪的是每個人都曾遭遇過的卡關,無論事情大小,感覺就是卡在當下,怎麼樣都跨越不過去。深陷在自己情緒的小男孩,久久看著橋下的河水,並興起了往下跳的念頭。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伯伯路過,藉由河、橋與湖等水的意象,以簡單的手勢,教會了他畢生受用的、傾聽內心聲音的方式。
湯本香樹實的文字故事其實很觸動人心。我尤其喜歡這段,當老伯伯問小男孩「你看過湖嗎?」利用幾句形容和鋪陳,就把小男孩帶到另一個境地,遠遠離開卡關的瓶頸:「不管你餓了、哭了,還是氣喘噓噓的跑著、生氣著,那條水路幽暗的另一頭,就只有屬於你自己的那一片湖泊。」
這幾句話讓小男孩的眼光從凝視黑暗,慢慢轉移、徜徉在黑暗中,發現黑暗裡的幽光。而插畫家酒井駒子配合其文字,利用不同的黑色層次,更透露出深淺不一的情感意味。例如故事開始時,背景裡是充滿空氣白的斑駁黑色,而小男孩身陷情緒時,邊框內的背景則全黑;再到老伯伯敘述湖泊時,則以三個黑色滿版的跨頁,間歇填上白色的波光,其中淡淡的灰藍慢慢滲透出來,最後在湖泊的漣漪中清楚地湧現。
書頁右邊的圖畫頁,以灰白為背景底色,特殊邊框內以黑色為主的配置,總讓人感覺一路讀到最後,未來還是充滿是希望的一端。唯獨其中小男孩回想被欺凌、誤解的兩個跨頁,圖畫頁的配置卻與其他頁色彩相反:白在內,黑色變成底色。鮮明的黑底色阻斷了左右兩頁灰白底色的連結,文字和圖畫的連貫被截斷了,內心的希望也被截斷了,瞬間再看不見與自己、與他人的連結,以至於後一頁出現了從橋上跳下河的想像畫面。
以孩子的視角審視
然而,希望不會從此消亡的,它就住在我們內心深處。就像酒井駒子用來作為伏筆的藍色,乍現在湖水的漣漪中央,也出現在小男孩傾聽自己、傾聽他人聲音的湖邊,甚至出現在書名作者名的書側,而封底則有鴿子停駐,鴿子的顏色也正是藍色。
因此《橋上》似乎不僅隱喻卡關的瓶頸,更令人玩味的反而是在橋上及其之後遇見的種種聲音,尤其是聽見內心的聲音。因此書中除了很明確的「我」(說故事)的文字聲音之外,色彩的聲音也成為推波助瀾的要角。另外還有(仔細聽),似乎是一些來自內心反響的聲音隱喻。
例如小男孩形容老伯伯的聲音「帶著一股沉靜,像光滑的灰色石頭」,還有摀住耳朵聽到的湖水聲,以及回家後媽媽令他耳目一新的聲音等。這些聲音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安靜時才能聽得分明、清楚。而安靜,通常是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時刻。在自己安靜的內心湖底,可能聽見來自深處的回音,也可能有來自潛意識智慧老人的累世經驗,甚至是來自媽媽般的可靠依賴的聲音……表面上是得到他人的幫助與叮嚀,但也可能是延伸到內心層面,成為自己內心眾多聲音的反響。
這是一本站在孩子視角的繪本,讀懂了孩子們暫時的卡關,也讀懂了所有年齡層人們的內心。卡關的黑色心情,不過是暫時的屏幕,它終將顯影的色彩將會在深深烙印在我們生命裡,就像令人深刻的黑色斑駁,總是向遠方的光亮滑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