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博物館陳化成塑像。圖/謝貴文
文/謝貴文
新北市新莊區有條化成路及化成公園,走過的人不計其數,卻少有人知道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陳化成。
陳化成為福建同安丙洲人,清嘉慶二年入水師伍籍,因熟悉洋面,圍剿海盜蔡牽有功,而由外委一路擢升至參將。道光元年特升澎湖水師副將,後又調台灣水師副將,再擢升金門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肩負保衛海疆之責。道光十九年調任江南提督,因英軍侵擾沿海日亟,乃親赴吳淞口駐防。
道光二十二年,舟山、鎮海相繼失守,他堅守西炮台,擊破英艦數艘,但因有將領潰逃,導致局勢逆轉遭炮擊殉國,諡號「忠湣」。
台灣民間傳說陳化成為新莊頭前莊人,因父母早亡常惹事生非,難容於鄉里,只好避居姑家。姑媽知其不凡,勸他進京從軍,並為其大腳親製新鞋送行。某次戰役擔任執旗,官軍不敵潰敗,他散逃時發現新鞋失落,又返回找尋;官兵見旗幟轉前,以為援軍到來,因而士氣大振,反敗為勝,他也因此立下戰功,一路升至提督軍門。
不過,這則傳說同樣出現在有相似軍旅經歷的嘉義名人王得祿身上,顯然是附會而來。
雖然此一傳說並非史實,但陳化成因長期任職水師,在台澎留下不少事蹟。由於清朝在此地實行班兵制度,駐軍都從福建各營抽調而來,每三年一換,軍紀與素質皆不佳。陳化成任澎湖水師副將兩年期間,不僅能約束駐軍,未出現任何亂事,且親自訓練班兵使營伍整肅,更以身作則潔己奉公,深受軍民的愛戴。此外,他還曾協助澎湖通判蔣鏞籌款重修西嶼燈塔,即現今國定古蹟「漁翁島燈塔」。
陳化成任金門總兵時,台灣中部發生閩粵械鬥及漢奸勾結生番出山作亂之事,他率兵來此協助平定動亂,還因此短暫署理台灣鎮總兵。當時,北部士紳鄭用錫、林平侯等人,藉機向閩浙總督孫爾準呈請改建淡水廳城為磚石城,以加強防衛,他亦給予贊助支持。
在福建水師提督任內,陳化成曾經來台巡閱。有別於其他閩省大員常藉此向各地衙署勒求供應,甚至接受賄賂,他則堅拒任何招待饋贈;且所到之處約束隨員、力求簡樸,不干擾百姓生活,對待駐軍更如家人般親切,而有「陳佛」之美稱。當時,他還採納本地「停新運舊」的提議,解決長期困擾的台運軍穀積壓問題,顯示出對地方民情的重視。
雖然陳化成在台澎任職時間不長,但所留下的嚴謹自律、廉潔無私、體恤民情風範,至今仍令人感念不已。下次行經化成路時,別忘了緬懷這位忠勇仁慈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