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覽勝】新津白雲寺與白雲渡傳說 文/郭詠澧 |2024.11.28 語音朗讀 4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進山門即是巍峨的天王殿。圖/郭詠澧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圖/郭詠澧供奉觀音菩薩的觀音殿。圖/郭詠澧玉佛寶殿內供奉自緬甸請回的玉佛。圖/郭詠澧淨瓶觀音銅像,後方可見山頂上的阿彌陀佛金身。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成都市新津區花源鎮有一座建於明洪武三年(一三七一),距今有六百多年歷史的白雲寺,背倚牧馬山,面向楊柳河,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沿途登山賞景,遠離喧囂,彷彿置身仙境。白雲寺見證了六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化,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嚴重破壞,幸而經過一九九七年重建後,如今已成為成都地區的佛教文化旅遊勝地。占地面積七十二畝的白雲寺,宏偉建築倚山而建,錯落有致,極具層次感。自山腳拾級而上,穿過巍峨的山門即是天王殿,門口楹聯分別是「牧馬看白雲忽生忽滅明幻化」、「入寺覓真諦實修實證下功夫」,上懸〈平等正覺〉匾額。左邊偏殿是財神殿也是鼓樓,右邊的地藏殿也是一座鐘樓。往上走就可看見供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大雄寶殿,殿內也供奉藥師佛、地藏王菩薩與十八羅漢。大殿廣場兩邊各有一棵掛滿祈福紅布條的大樹,很是壯觀。穿過迴廊即是觀音殿,殿旁放生池前方有一座七公尺尺高、手持淨瓶的觀音菩薩銅像。旁有一座玉佛寶殿,殿內白玉佛像的型態不同一般中原佛像,是由緬甸請回來的。跨越觀音殿與玉佛殿中間的不二門拾級而上,可見禪宗達摩祖師殿、燃燈殿、羅漢殿與藏經閣。繼續往山頂走,就來到全寺最引人注目的景點──矗立於牧馬山頂、高九‧九公尺的阿彌陀佛金身造像。白雲寺建寺時,有一則為人津津樂道的美麗傳說,謂:「白雲化扁舟,天歌引路,楊柳河畔遺古寺。渡工釋普恩,眾生普度,白雲渡口隱高僧。」傳說元末明初時,新津牧馬山下有戶貧苦人家,寡母幼兒相依為命。孩子六歲那年因遇上天災,寡母無力撫育,只好將他送養,改名「方圓」。方圓深具佛性,漸長後即吃齋念佛,且特別禮敬觀音菩薩。數年後,他因思念母親決定回老家探望。來到楊柳河邊,只見波濤洶湧,正愁不知如何渡河,忽然聽見天上傳來陣陣歌聲,並飄來一朵如舟的白雲。方圓歡喜踏上白雲,頓悟此乃觀音菩薩顯靈,於是渡河拜別母親後即毅然出家,法號「普恩」。從此,楊柳河邊每日都會出現一葉小舟,由普恩和尚親自擺渡幫助人們渡河,此地因而名為「白雲渡」。幾十年過去,一天,普恩丟下蒿竿,在白雲渡旁結茅化緣,並打算在牧馬山下修建寺廟供奉觀音菩薩。曾受過擺渡之恩的村民都前來相助,僅僅三年就建成了白雲寺,香火鼎盛,遠近馳名,花源鎮也成為明朝蜀王的後花園。如今的白雲寺內珍藏有唐代名僧法雲的〈大般若波羅蜜經〉石經,以及唐代彌勒佛銅像等極具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不僅展現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更是一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化遺產。相信無論是虔誠佛教徒還是熱愛歷史的旅行者,都能在古樸典雅的寺廟建築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和啟迪。 前一篇文章 【護生畫集】黃犬送物 下一篇文章 【走進大西南】少數民族農閒時的謝恩節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沙漠綠化 永續農林【佛門攬勝】龍興寺傳奇舍利塔【佛門攬勝】雲頂禪林:成都慈雲寺【蜀地巡禮】成都青羊宮攬勝藍色能源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