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攬勝】峨眉金頂菩薩道 文/郭詠澧 |2025.06.03 語音朗讀 17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十方普賢菩薩像由四隻六牙象馱負,通體鎏金。圖/郭詠澧十對白象拱衛朝拜大道。圖/郭詠澧普賢殿又稱金殿,是峨眉山最高殿堂。圖/郭詠澧銀殿原名臥雲庵,始建於唐代。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峨眉山,海拔三千零九十九公尺,山頂處稱為「金頂」,是峨眉山四大奇觀(日出、雲海、佛光、聖燈)的觀景聖地。在佛教中,以大願力和大行為成就典範者,當屬普賢菩薩,而當今世界最高的「十方普賢菩薩像」,就建在金頂上。這座於南京鑄造廠歷經三年錘煉,以「懸浮鑄造」工藝凌空安裝的十方普賢聖像,於二○○六年落成,是峨眉山的鎮山之寶。十方普賢菩薩像,總高四十八公尺,重六百六十噸,通體鎏金,巍然立於金剛台座,有十尊頭像、十尊面容,代表普賢十大行願。菩薩面容慈悲威嚴,左手結與願印垂落雲海,右手持無畏印直指蒼穹,彷彿在回應人間萬千祈願。四隻六牙象背負十層蓮花台,基座是六層須彌座,暗合六度修行;十大行願的梵文浮雕刻於上,基座下十級台階比喻修行者實踐十大行願。在菩薩像正前方,由十對白象拱衛的朝拜大道,寬十八公尺、長一百零八公尺,呈現「普賢行願」的深意:「以願導行,以行踐願。」位於金頂的華藏寺,是當今海拔最高的漢傳寺院,也是峨眉山最早的寺院之一。華藏寺歷史沿革,緣起東漢普賢顯相的「蒲公追鹿」傳說,印度高僧寶掌結廬修行時,將《華嚴經》播種於金頂。華藏寺做為普賢道場,則始於漢明帝;唐代南康郡王韋皋,歷時九年鑄造普賢銅像。明代萬曆年間,妙峰禪師攜藏地白檀木雕普賢像登金頂,開啟漢藏佛教交融的先河。一九七二年,華藏寺遭遇火災後重建,寺依山勢而築,中軸線上由低到高分布三重殿堂。第一殿彌勒殿,殿門懸掛趙樸初題寫的〈華藏寺〉金匾,殿內供奉彌勒菩薩,藏有明代萬歷年間的銅碑、銅鼎等珍貴文物。第二殿大雄寶殿,銅瓦覆頂,梁栓、門窗、門拱均為銅鑄,又稱為「銅殿」。全殿仿唐代建築,斗拱榫卯不見一釘,梁柱蟠龍在銅綠中若隱若現。供奉華嚴三聖像,文殊持劍、普賢捧卷、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衣褶線條如行雲流水,呈現盛唐造像風格。殿內展示銅磐、銅鐘等法器。第三殿普賢殿,重檐歇山頂覆蓋鎏金銅瓦,陽光下閃閃發光,又稱「金殿」,是峨眉山最高殿堂。殿門有〈金頂〉、〈行願無盡〉、〈普賢願海〉、〈華藏莊嚴〉等匾額。殿內供奉四‧五公尺高的銅鑄普賢騎像,菩薩手執如意,白象腳踏蓮花;殿內四壁鑲嵌明代《華嚴經》石刻,梵文與漢隸交織,如同跨越時空之對話。金頂除金殿、銅殿外,另有一座銀殿,原名「臥雲庵」,始建於唐代;元代時寺頂改用錫瓦,故有「銀頂」之稱。清末因大火幾成灰燼,一九七四年重建,主體為木製框架結構,屋頂以錫瓦鋪設,整個建築成銀灰色,殿頂在暮色中泛著銀光,觀音玉佛眉目低垂,香爐青煙與山嵐共舞。此處曾是明代高僧閉關處,石壁上〈一花一世界〉的摩崖石刻,見證禪者對《華嚴經》「一即一切」的悟道。站在金頂朝拜大道上,夕陽為十方普賢聖像鍍上金邊,山風送來檐角銅鈴清響,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正指引眾生在人間踐行菩薩道,正如殿側楹聯所書:「願海納百川,行山登萬仞」。 前一篇文章 【戀戀台灣風情】日本陸海軍 在台角力 下一篇文章 【名士風骨】斗南一人狄仁傑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7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民俗資產】 文昌筆的祝福【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 作者其他文章【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佛門攬勝】中川第一禪林:四川綿陽聖水寺【佛門攬勝】鬧市裡的禪意祕境──鄭州大觀音寺奇妙有趣 無花果二進制到三進制【穿越古今】跨度十萬年的 廣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