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功德海〉。圖/佛光山法堂書記室提供
能夠發廣大心,以「同體共生」觀照整個地球、十方法界的有情眾生,這是廣大無邊的功德。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各位觀眾,大家平安吉祥!
今天要跟各位講「福田庫」。
你們家裡如果有財庫,可以堆放一些財物;或者在銀行裡有金庫,可以用來存放你的金銀財寶。在佛教裡,假如我們有功德款、淨財,也是一樣要把它放到「福田庫」。這個「庫」稱為福田。田,你要播種,它就有生長,成熟了就有收成,就有結果。
所謂種福田,就是尊敬他、供養他。在佛教裡有八種福田,佛、聖人(善知識)、僧這三種稱為敬田;和尚、阿闍黎(上師)、父、母等四種稱為恩田;救濟病人稱為病田,又稱悲田,以上八種對象都是能讓我們植福,故稱為「田」。
人能盡力從事這八種供養,就如農人努力耕田,則可獲得秋收之利。只要是我們種福田的對象,我們都要尊敬他、供養他。
尤其對貧病者的救濟,更是要存著尊重、感謝之心來布施。
在八福田中,有所謂「看病是第一福田」。「病田」又稱為「悲田」,就是慈悲的田。也就是我們要救苦、救難,對於鰥寡孤獨者,我們要救濟他、幫助他,對於一些窮苦弱勢的團體、民眾,也要讓他們得到外力的幫助,可以有信心的在世間生存,這個就叫作「悲田」。
尤其對於病人,要給予慰問,給予探視。探病時,要講一些鼓勵、安慰的話,不要說一些掃興的話,這就是種「悲田」。看病雖然可以增加福田,但也要會種福田,這個田會種,收成就會好;不會種福田,收成就不太好。
種福田 滋養慈悲智慧
除了悲田之外,還有恭敬的福田、感恩的福田,比方對於三寶,對佛菩薩,對老師,對父母,這都是我們恭敬、感恩的田;由於我們的恭敬供養,而能招感福報善果的田。
種「福田」增加我們對人間的服務,從服務中滋長了許多的慈悲與智慧,所以「敬田」、「恩田」、「悲田」,都是要種的。
種福田就像農夫種田,有的田一年只能收一季;有的田地一年可以收成兩次、三次。或者有的田只能收成一百斤、兩百斤,但有的同樣大小的田地,一年可以收一千斤、兩千斤。收成多少,當然看這個田地好不好。我們布施、求福,要看對方的這塊「田」值得耕種嗎?值得播種嗎?能有多少收成呢?
「福田庫」就等於在倉庫裡面存放東西,安全嗎?平安嗎?可以有保證嗎?都要評量,可以的就叫「福田庫」。所以大家要多多的愛惜、耕耘你們的「福田庫」,播下美好的種子之後,還要耕耘、布施、結緣。像陽光、空氣、水的外在的條件充足,每個人的那一份「福田庫」,必定會儲存許多的善緣好運,讓你的人生風生水起,有一個滿滿的收穫。
祝福大家!
功德海
有的人講「功德如山」,表示你功德很崇高,很偉大。你平時所做的義行、好事,這些都是功德。比方你救人救世,樂善好施,修橋鋪路,救濟鰥寡孤獨等,尤其布施不求回報,其巍巍乎功德如山、浩浩乎功德如海如洋,若加上功德回向,更是可以廣大無邊。
各位知道,地球上是土地多呢,還是海洋之水多?當然是海洋的面積要比陸地大。所以我們除了做功德之外,要讓功德如海洋般廣大無邊,可以學習普賢菩薩廣大無邊的回向之心;能夠發廣大心,以「同體共生」觀照整個地球、十方法界的有情眾生,這是廣大無邊的功德。
布施有功德,利益別人也有功德,說好話讚美別人、鼓舞他人,使他的內心更有力量,這些都是功德。讚歎需要真心的認同,你能經常讚歎人家的優點,不可思議的,慢慢的,你在這方面的優點也會跟著成長進步。
無相布施 隨喜功德
在佛光會我們提倡三好運動,所謂「三好」,是以「身、口、意」來行善。身要做好事,做好事就是功德;口要說好話,好話就是功德;心要存好念,好念也是功德。
有人說學佛要有錢,要會布施。這倒不一定!你布施了,但是內心不歡喜、不甘願而斤斤計較,這樣的布施功德也有限。
我雖然沒有錢布施,但是我看到你布施做好事,我真心歡喜讚歎。你說好話我聽到了,覺得你讚美別人,我真心歡喜;你有力量幫助別人,而我雖然缺少這方面的力量,但我的心裡真心歡喜,隨喜為你讚歎,這些功德也是跟你的功德一樣大,甚至勝過你。
信仰佛教不一定要有多少錢,最重要的是懂得做功德。比方我心意歡喜,看到人家好我不嫉妒,反而歡喜、讚歎,這個功德叫隨喜功德。有時候我們回向時,哪怕只有一個麵包,都希望這個麵包讓普天下的人都能吃到,都能溫飽。每一件利益人群的事情,都能這麼回向,這個心量就漸漸增大,這個功德就如海。真心歡喜、讚歎,這個心意可以消除人際間的矛盾,增進天地間的和諧之氣,這是很重要的「隨喜功德」。
希望各位佛教界的信徒們,做功德的時候,要「無相布施」。多給人家讚歎,多說善美、鼓勵的語言。總之,各種有建設性的語言多說,功德漸漸增大,你就能認識「功德海」的真義了。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