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流動 有祕密

文/檸檬  |2024.11.11
317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檸檬 

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動不動一場龐大的午後雷陣雨,可能瞬間造成某個地區就淹水,大家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些水管裡的水流得快,有些卻流得慢?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數學公式哦!

曼寧公式 最佳排水

在討論雨水系統時,工程師們最關心的就是水流的速度,也就是「流速」。計算流速,我們會用到一個叫做「曼寧公式」來運算。這個公式是由愛爾蘭工程師羅伯特.曼寧(Robert Manning)在1889年提出的。有趣的是,曼寧本人對這個公式並不滿意,認為它過於簡化。然而,正是這種簡化,使得這個公式在實際應用中非常方便,因此被廣泛採用至今。

公式如圖,V是流速,通常用每秒幾公尺(m/s)來表示;n是管道的粗糙程度,我們稱為「粗糙係數」;R是「水力半徑」,簡單說就是水流的面積與接觸管道周長的比值;S是管道的坡度,也就是高度變化與長度的比值。

我們來看看這個公式告訴了我們什麼:當n變大(管道更粗糙),V就會變小。這就像我們在粗糙的地板上跑,會比在光滑的地板上跑得慢。如果R變大(可能是因為管道變粗或水量變大),V就會變大。想像一下,寬闊的河流通常比小溪流得快。如果S變大(坡度變陡),V也會變大。這就像是溜滑梯,愈陡的滑梯,你可以滑得愈快。

當理解這個公式後,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城市的排水系統會有不同的設計:

在屋頂與高處,管道通常較細且陡。根據公式,這樣可以讓水快速流走,避免積水。

在地面與低處,管道通常較粗且平緩。這是因為這裡匯集了大量的水,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讓水流過,同時又不能讓水流得太快以免損壞管道。

在一些特殊地方,工程師們會根據需要調整管道的材質(影響n)、大小(影響R)和坡度(S),以達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透過曼寧公式,我們看到了數學如何幫助我們設計更好的雨水排放系統。這個看似簡單的公式,實際上是城市排水系統的重要基礎。讓我們來看看曼寧公式在實際中是如何應用的。

利用原理 改善設施

以台北市為例,在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嚴重水患後,市政府開始了一系列的防洪工程,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改善排水系統。工程師們使用曼寧公式來計算出,需要多大的管道與多少的坡度,才能在暴雨時有效排出積水。他們還考慮了不同地區的特點,例如在容易積水的低窪地區,他們設計了更大口徑的排水管道,並增加了抽水站的數量。

這些改善措施,大大提高了台北市的防洪能力。在2015年蘇迪勒颱風來襲時,雖然降雨量比2001年納莉颱風還大,但積水情況卻大為改善,充分展現了科學設計的威力。下次當你看到街道上的排水溝或屋頂的雨水管時,不難理解它們背後蘊藏著精妙的數學原理,這些看似普通的設施,其實是保護我們城市的無名英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