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中央氣象署
你是否曾好奇過,為什麼氣象署總是能夠預測到何時會下雨,並提醒我們出門時要準備雨具,究竟氣象預報是怎來的呢?
其實對於降雨觀測有一個重要的設備,那就是「雷達」!現在讓我們來了解雷達是怎麼知道會不會下雨吧!
雷達基本 觀測原理
首先我們想一下,為什麼蝙蝠在幽暗的洞穴中飛行時不會撞到呢?其實,這是因為蝙蝠的喉嚨能發出很強的超聲波,遇到物體時,超聲波會反射回來。而蝙蝠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音波,就能探測前面障礙物的距離與大小。利用這個方式,牠們就不會撞到同伴或是牆壁。而這種根據回聲來探測物體的方式,就叫「回聲定位」。
回聲定位 偵測降雨
氣象雷達就像是站在地面上的蝙蝠,利用回聲定位的原理來偵測一定範圍內的降雨狀況喔!
雷達會向四周的天空發射我們眼睛看不見的「電磁波」,當電磁波碰到雲中水滴時,水滴會散射電磁波,有一些會散射到別的地方,有一些則會回雷達這裡,稱為「雷達回波」,雷達根據收到的訊號強度,就可以推算出這堆雲中的水滴有可能會下多少雨,通常訊號愈強,代表降雨的強度就愈強。
而我們常在電視氣象預報中看見這種色彩繽紛的圖片,稱為「雷達回波圖」。透過圖片我們能夠看出各個區域降雨的強度與分布。
為了讓一般民眾也能容易的分辨出雨量的多寡,氣象署會將這些訊號依照收到的訊號強弱用不同的顏色顯示,例如紅色區域就是這團雲當中,含水滴量比較多的區域,通常也就是降雨量比較多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