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義鹿塚〉這一則故事,取材自古籍《聖師錄》,敘述的是一頭鹿有情有義,更甚於人。
這鹿原本養在銀台這地方的一戶人家,可能是朋友送的,或是從獵人手上搶救下來的,也可能是買來的。鹿的主人名叫侯廣成。
侯廣成生性慈悲,想到原該生長在森林郊野中的鹿,被獵人所擒養在家中,不但失去自由,且與其他鹿族生死阻隔,心中一定非常悲痛。而且,豢養的鹿原本就是為了食用,最終仍難逃過被屠殺的命運。
侯廣成對鹿的悲痛感同身受,心想,若是自己與鹿一樣失去自由,必定生不如死!念及此,他對鹿生出悲憫和同情,於是將這頭鹿帶到堯豐山的森林中放生。附近有一座寺院,鹿從此與僧人平和共處。
過了好多年,侯廣成沒再見過這頭鹿,但是鹿並沒有忘記他的恩情,一直銘記在心。當侯廣成去世時,鹿竟然感應到了!牠不停跳躍撲騰,並往地上撞去,連頭上的角都撞斷了。
僧人見鹿幾天不吃不喝,為侯廣成殉命以報放生之恩,心中感動萬分,既悲憐鹿的情意深重,更敬其惜情重義。於是將鹿埋葬,並在墳前立一「義鹿塚」碑。
義鹿的事蹟傳揚開來,明朝的醫家徐仲光聽說後深受感動,讚歎道:「離開豢養的藩籬,在山野間自在徜徉。依托主人的慈愛,免於被宰殺的厄運。生前蒙受大恩,死時緊緊相隨。仰天長呼,道不盡無窮的哀痛。以身相殉,山僧默默為你送行。鹿角摧折,肝腸欲裂。孤峰長眠,一抔黃土。」
有詩一首亦嘆道:「嘯傲深山樂未曾,侯嬴死後恨填膺。年年鹿冢憑誰薦,一掬寒泉付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