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宰相王旦善用課題分離

文/賽夏客 |2024.11.05
406觀看次
字級

文/賽夏客

民間常言「官大學問大」,雖然帶有貶意,然而官員就像水手,決定船隻航行的速度與方向。尤其古代輔佐皇上的宰相,身負重任,心中若沒有一貫的價值觀,必將左支右絀,造成國政停擺或混亂。

宋真宗重用的宰相王旦,是太平大興五年考取的進士,與宋太宗刻意栽培的寇準同時上榜,備受真宗信任,任宰相長達十二年。脾氣暴躁的寇準則是官場載浮載沉,最後被貶至雷州而終,兩人的官運可說大不同。

王旦為官低調不張揚,是胸藏錦繡而鋒芒不露的人,不結黨、不徇私,與人交往少言笑,終日默坐;然而眾臣意見分歧時,他一句話就能定板。當然,也有少數棘手事情讓他舉棋不定,這時,王旦就會滿懷憂思下朝,一回家,冠帶未解就入靜室獨坐,審慎釐清事件始末。

是故,太宗多次嘉獎他「識大體」;真宗與他更是焦孟不離,常對人說:「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凡事必徵詢王旦意見。

然而,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想要攀龍附鳳者,古今中外皆多如牛毛,如何用人可說大有學問,而王旦始終秉持一個信念──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

但該怎麼分辨什麼是該做的事呢?其實可套用西方阿德勒心理學的「課題分離」,就看是誰來承擔後果,只要分清權限與責任,便能減少亂象。

王旦精準掌握了「課題分離」的精神。例如,同朝大將寇準多次在宋真宗面前數落他的不是,王旦從無慍色,還為寇準辯解:「臣居相位參與國政年久,難免有許多缺失而不自知。幸好寇準知無不言,事奉皇上無所隱瞞,足見他出於一片忠心,乃臣欣賞且一再保薦的原因。」他把自己接受批評的課題與寇準的角色課題,分得清清楚楚,自然沒有生氣的理由。

還有一次,寇準私下找王旦求官,王旦義正詞嚴地對他說:「將相這樣的大任,難道是你我求來的嗎?」寇準自知理虧,只能悻悻然離開。後來寇準升任節度使,並且成了虛宰相,親自去叩謝皇上,皇上坦言:「這是王旦一再推薦的。」此事說明,王旦可以將面對關說與人才薦舉分開處理。

又比如新任副宰相的王曾,發現王旦有些公文未經過皇上批准,當面糾舉他不該假傳聖旨。王旦雖馬上當面道歉,然因茲事體大又是立功良機,王曾於是私下向皇上告狀。真宗詢問,王旦處理是否妥適?得到肯定的答案後才跟王曾說:「是我授權小事他可以自己裁決。」

王旦為何不辯白?因為他認為王曾的糾舉乃出於職責,沒有不對;而真宗的授權,則是自己跟皇上之間的約定;至於皇上要不要告訴王曾授權的事,那則是皇上的事。不把事情攪和在一起,就不會節外生枝。

王旦過世後,被找出一本薦舉人才的本子,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許多賢臣都是王旦在背後推薦的;但他從不讓人知道,以免產生利益輸送之糾葛。

不爭功諉過,分清楚每一個人的課題,化繁為簡,堪稱官場清明之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