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一平
我赴英國倫敦參加第十二屆台英商務聯席會議,受邀晚宴。地點是在St. James區的蘭開斯特別墅(Lancaster House),該處相當美麗,據說是最後一棟具喬治王朝時代風格(Georgian style)的倫敦大別墅。也是2007年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 The Book of Secrets)》電影中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的取景地點。
當大家在宴客廳用餐時,我離席去洗手間。別墅如迷宮般,我無意間走進一個會客廳。我好奇地張望裝潢華麗的廣大房間。忽然背後傳來響聲,我驀然回首,看到一位頭戴紅巾,身著紅衫的絡腮鬍子大漢。我客套問好。他以義大利腔的英文自我介紹,原來是義大利建國三傑當中的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 1807–1882)。
我很驚訝,他為何出現此處。仔細思索,原來是平行空間重疊到1876年,那年加里波底來倫敦,到蘭開斯特別墅拜會英國首相帕默斯頓子爵(Henry John Temple,3rd Viscount Palmerston)。加里波底見我是華人,竟講起閩南語,這更讓我驚訝。原來加里波底於1852年從秘魯來到廣州販賣鳥糞,接著於5月6日抵達了廈門,待到6月2日。加里波底很有語言天分,也粗通閩南語。
當年義大利人打仗,往往屢戰屢敗,唯獨加里波底是常勝將軍。我好奇地問,他為何那麼會帶兵作戰。加里波底說,他在廈門時,有一位年輕的中國人送他一部兵法,他藉此致勝。我說,莫非是《孫子兵法》。他說非也,是《司馬兵法》。
我更加驚訝了,該書作者是春秋時代後期齊國的司馬穰苴,並未聞其指揮過有名的大戰役。我提出這個疑問。加里波底微笑地說,真正厲害的將軍往往制敵機先,還未開打,就贏了,根本不需動刀動槍,也不須傷人。我恍然大悟,這就是曹操說的:「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難怪,加里波底常帶領臨時招募的雜牌軍,都能井然有序,這就是司馬穰苴最擅長的「軍禮司馬法」。
我問,送兵書的年輕人是誰。加里波底愉悅地說,是郭嵩燾(1818—1891),而且他們倆前幾天還在倫敦重逢,把酒言歡呢。原來郭嵩燾於1852年(咸豐三年)率湘軍赴江西援救楚軍江忠源部,之前先來一趟廈門,尋找林則徐當年追緝廈門走私鴉片時留下的兵書。他找到林則徐批註過的《司馬兵法》,如獲至寶,也順便和加里波底分享。
1876年(光緒二年),清朝在倫敦設立了使館,由郭嵩燾擔任第一任公使。於是乎加里波底訪問倫敦時又和郭嵩燾碰面了。我問,您們見面談了啥事。加里波底說:「我建議郭嵩燾仔細考察英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新科技,如電話。嵩燾兄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很強,又有遠見,未來中國的富強就靠他了。」
看到加里波底興高采烈,我不忍心潑冷水,說出郭嵩燾的下場。抵達英國倫敦後,郭嵩燾依加里波底建議,參觀發明不久的電話新科技。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接觸到電話。電話機安裝在相隔的上下樓層內,郭嵩燾自己在樓上,隨從在樓下接聽通話。他相當震撼於西方的新科技及制度,說「西洋政教、製造,無不出於學」。郭嵩燾把途中見聞寫成《使西紀程》。該書後來上呈清廷,不料遭到頑固派的攻擊、漫罵,郭嵩燾最後抑鬱而終。
我和加里波底相談甚歡,離別時依依不捨。
附註:根據史實,加里波底訪問倫敦是在1864年,而非18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