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㉗【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的慧學④

文/星雲大師 |2024.10.19
534觀看次
字級
風平浪靜的海,是水,驚濤駭浪的海,也是水。「動」沒有離開靜,「有」沒有離開空;波水一體,動靜一如,空有是不二的。 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世間萬法現起和存在的因緣,其本身又各互有生起的因緣;這種看似牽扯不清,複雜而綿密的互動關係,就形成了解釋宇宙萬法生起,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種中道不二、精深微妙的道理,這個道理就叫做「緣起」。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證悟成佛,他所證悟的便是這個宇宙人生的道理──緣起法。

緣起法說明宇宙萬法生滅變異的關係,也顯示人生苦樂的來源。從緣起法中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結果,都是由因緣所成,所以要獲得快樂的人生,便須培植好因好緣,想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就應廣結善緣。如果沒有植下善因善緣,一旦嘗到苦果,也要懂得改善因緣,而不是一味在果報上計較,乃至怨天尤人,徒使自己陷入重重的煩惱之中。所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關係,使我們懂得改善逆緣,培植好緣,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比聲聞、緣覺再高一點的,是菩薩所體會的般若,那就是「空」。一般人談到空,總想到「四大皆空」,認為「空」就是空空如也,其實這是錯解「空」的意思。「空」是大乘佛教無限的意義,空在佛教裡是一個很深的哲理,空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謂「真空生妙有」,因為空才能有,宇宙世間因為有虛空才能容納萬有,就如皮包不空就不能裝東西,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鼻子不空就不能呼吸。

「空」就是般若智慧,從「空性」裡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種存有的真相;「空」更是一種正見,由現象界存有之中能發覺本體空無的真諦。「空」是什麼?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空」是因緣、是正見、是般若、是不二法門。「空」是無限,就如數字中的「0」,你把「0」放在「1」的後面,它就是「10」;把「0」放在「10」的後面,它就是「100」;把「0」放在「100」的後面,就變成了「1000」……它可以無限的增加至天文數字。「空」也像數學中的「X」,你把「X」擺在那裡,它就能解出什麼。

「空」無所不包、無限廣大。「空」也像「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代表萬千的意義,代表一切的攝受:你給我東西,我說一句「阿彌陀佛」代表感謝;你升官發財了,我用一句「阿彌陀佛」代表祝福;有人去世了,我念一聲「阿彌陀佛」表示哀悼。「阿彌陀佛」是真理,「空」也是真理。「阿彌陀佛」是萬有,你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空」也是萬有,你說它代表什麼,它就代表什麼。

虛空孕育了萬有,就如空氣孕育了大地萬物一樣,所以「空」其實是建設「有」的,空與有的關係就如手掌與拳頭,手掌合起來是拳頭,打開就是手掌。「空、有」就和這個拳掌一樣:本來是「空」的,因緣聚合而成了「有」;本來是「有」的,因緣散滅便成了「空」。或有或空,都隨著因緣而成而壞,不停的變化,從這裡去認識「空、有」的關係,便會發現,「空、有」是二而一、一而二。

「空、有」又如女士身上佩戴的耳環、戒指、手鐲,還沒有開採提煉之前,我們稱它為礦石。它由礦場運到工廠,就搖身一變成為黃金;從工廠進入銀樓後,又變成了多樣的戒指、耳環、項鍊、手鐲。儘管形狀上千變萬化,其實黃金的本體依然不變。從這個例子來認識「空、有」的關係,可以知道,「空」是金,「有」是器;「空」是一,「有」是多;「空」是本體,「有」是現象。

「空、有」又像大海裡的波浪,海水本來是靜的,一旦風吹海水,起了波瀾,一波一波掀騰翻湧動個不停,海的面貌就變了;風平浪靜的海,是水,驚濤駭浪的海,也是水。波浪沒有離開水,「動」沒有離開靜,「有」沒有離開空;波水一體,動靜一如,空有是不二的。

「空」如父,父嚴如日;「有」如母,母慈如露。父母結合而生育我們,空有的調和而成就萬法,因此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空」就是緣起,諸法因為「緣起」而有,所以空無自性,是暫時的幻起幻滅。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從暫時存在的現象界則說「緣起」;從本無自性的實相界而說「性空」。因為緣起,才能顯示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

「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所在,「空」是無法推翻的真理。「空」是一項對人生很有貢獻的學說,能夠認識「空」的真理,可以讓人看破,進而從「空」中建設「有」。因此,肯定「空」,才能建設「有」;有了「空」的人生觀,可以昇華人生的價值。把「空」與「有」融和起來,就是「中道」。「中道」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就是中觀的般若智慧,有了這種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間實相,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碰到結果就知道「果從因生」;知道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的道理,遇事自然不會怨天尤人,而懂得從原因上去追查,如此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能了解正見、緣起、空,已經不容易了,要認識般若就更為困難了。般若究竟是什麼呢?

般若是指洞悉真理的智慧,但因為它的境界甚深如海,並非世俗的螢火小智所能比擬,所以通常直譯為「般若」。再者,智慧涵義較為膚淺,有善有惡,有正有邪;般若是純淨善美的,是真實無漏的,所以根據譯經「五種不翻」的「尊貴不翻」法則,古來都直譯為「般若」,而少用「智慧」來表達。

般若是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的智慧,《大智度論》說:「般若波羅蜜者,是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有了般若就能認識「緣起性空」,進而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夠認識「緣起性空」、「不生不滅」的諸法實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