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克里姆林宮裡還有建於十八世紀的樞密院大廈,以及十九世紀的大克里姆林宮和兵器館等。克里姆林宮教堂廣場上有一座高約八十公尺的伊凡大帝鐘樓,是古代的瞭望台,其右側是重達兩百噸的「鐘王」,左側是重達四十噸的「炮王」,炮身和基座雕飾極盡華麗,堪稱是彰顯俄國鑄造藝術的傑作。
紅場上的聖瓦希里教堂至今仍是俄羅斯東正教藝術的主要建築。建築風格融合了拜占廷、俄羅斯、巴羅克、希臘和羅馬等不同形式。
克里姆林宮在14至17世紀是東正教活動中心,也是政治中心,自1613年起,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建立新都後,地位不似過去重要。但自13世紀起開始,俄羅斯所有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和它有關,它曾被蒙古人踐踏,也曾遭到地震動盪、大火吞噬。
1812年,克里姆林宮曾被拿破崙下令炸毀,幸好大雨破壞爆破裝置,大部分建築才倖免於難,但仍受到規模不小的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防止被德國空軍轟炸,當時還是蘇聯的俄國對占地28公頃的克里姆林宮塗上偽裝色彩,連教堂閃閃發亮的金色頂端也被塗料掩蓋,企圖矇騙敵軍,以保護宮殿建築。
隨著俄羅斯的跌宕起伏,克里姆林宮見證了俄羅斯從莫斯科大公國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