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為了建立台灣乳癌腫瘤組織的基因變異圖譜,幫助患者根據癌症類型和基因特徵來「量身訂做」治療計畫,國衛院研究團隊昨日發表研究結果顯示,基因檢測可為約39.5%之台灣晚期乳癌患者,提供治療選擇的幫助,不僅可作為台灣乳癌臨床治療之參考,也有助於乳癌標靶藥物的開發。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
根據2021年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未滿50歲的年輕型患者人數,約占所有乳癌患者的32%,是歐美國家的1.3倍,此情況對於台灣社會經濟與家庭支持產生重大的負擔。
乳癌治療涵蓋了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等多種方式。由於乳癌的亞型多樣化,不同的亞型會有不同的預後和治療反應。如何早期發現並給予有效的治療,是台灣社會對抗乳癌威脅的重要挑戰。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尚鴻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以及李健逢共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進行合作,運用次世代定序技術,檢測分析保存在奇美醫學中心的乳癌組織,剖析台灣乳癌細胞常見之基因變異及其潛在之臨床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於今年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ancer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