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琪入選今年《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的台灣企業領袖100強。圖/品味私塾、勤誠興業提供
勤誠創業鐵三角:陳美琪與先生(左)、弟弟。
圖/《勤誠四十年紀念冊》
文/王文靜
四十多年前,一位政大金融系畢業的女生,做了不可思議的決定:嫁給小學畢業的男人。大學VS.小學的婚姻! 後來,一起創業。當年的黑手公司,如今成為百億營收的上市公司。一年幾乎賺一個資本額。
她是陳美琪,勤誠興業董事長。她能打天下,也能治天下,入選今年《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的台灣企業領袖一百強,僅有的三位女性之一。
最近,我在「品味私塾Club」與她進行一場對談。
陳美琪今年六十八歲。
創業前,她被老闆嫌棄,還不如商專畢業生好用,只值七分之一薪水。後來,她與先生、弟弟共同創業,三人開始。
「為什麼會嫁給小學畢業的男人?」
「一無所有,怎麼一步步創造一家世界級的公司?」
「怎麼讓一口檳榔的師傅工廠,翻身為高效率工廠?」
「引進空降專業經理人,如何能在屢敗屢戰中,蛻變成功?」
「科技產業無情變速,二位共同創辦人先後退出,她如何在混沌中把隊伍帶到巔峰?」
我對她滿滿好奇。她的身上,容著矛盾與對立。她做電腦機殼,屹立資訊產業,但有著草莽與江湖。
她是科技人,但她說:「不管High-Tech ,Low-Tech ,不能Make Money,就是No Tech」」
當同業在賺快錢時,她投入研發發展未知,多數人不會選擇看不出勝負的東西。這是膽識? 還是賭注?「技術高牆,就是錢的投入,而且還不知道勝負。沒有足夠的高度,沒有足夠的膽識,沒有足夠的專業判斷,聽懂判斷,這些事情是做不下去的。」
我欣賞她洞悉事理本質的智慧、果斷的魄力。很多人不喜歡當壞人,但她不鄉愿,談笑用兵。
她對管理的看法是:「小善乃大惡,大善似無情。」
我不懂:「小善,為何是大惡?」共同創辦人弟弟離職後,她接手管理工廠,發現幾件不可思議的事:高階主管為「體恤」離鄉背井的台幹,竟想在大陸廠區設麻將桌?
開早會報時,有的幹部會滿嘴酒氣;清整倉庫的庫存品時,小小的螺絲,不知不覺竟堆積出二千多種規格,但無人聞問。
她意識到,小善的縱容,會腐蝕公司。主管發現員工有錯,不願當壞人而放任,看似良善,實則耽誤矯正員工的先機,也誤了公司;反之,真正大善是看似無情。於是,這位董事長透過「清道夫」工作,建置公司該與不該的營運系統。
她能攻能守。
這場世界資訊產業商戰,風雲變色極快,她看盡繁華,被刁鑽的客戶逼著進步;也看到殞落,「全世界厲害的人,後來一個個都都跌下去了。」她每一天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一百億營收的每一塊錢,都是戰戰兢兢。她目睹了當年的第一個大客戶,坐大後,卻在燈紅酒綠中,夜夜笙歌,與庫存高疊破產。
她戲稱自己是small eyes small heart(小眼小心),這句話的深意是,領導人的危機意識。
陳美琪不是亮眼的星星,甚至容易隱入人群;但當她開口,處處機鋒。私塾對談後我有一種心情,彷彿有一扇巍峨大門,我跨入了大門深處,進入最強CEO的關鍵決策現場。不論婚姻,不論事業,她的選擇如此與眾不同。沉靜片刻後,我將Robert Frost的詩作〈未擇之路(The Road Not Taken)〉獻給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曾行經樹林中的分岔路,我踏上了乏人問津的那條,而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