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
時間: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地點:台北國父紀念館
(四)眷屬的平安
家財萬貫,難比平安之人,一個人即使再有錢,倘若家裡的人都不平安,又有何用呢?金錢買不到和樂的家庭生活,所以眷屬的平安,就是無形的財富。在佛光山,每年春節舉行平安燈會,年年都莊嚴而熱鬧,可見平安是人人喜歡的。
(五)合法的錢財
錢財的獲得,必須要合法。用自己的智慧、力氣、時間,辛苦賺來的合法財富,才能用得心安理得。我們佛教要讚歎合法的財富,不要有排拒財富的想法,因為信徒愈有錢,信徒才有力量護法;佛教有錢,佛教才能復興。
(六)內心的能源
佛教認為最好而又最實用的財富,是內心的能源。一般人認為,地下的石油和煤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礦藏是能源,虛空裡的太陽能也是能源,其實真正的寶藏之源是在我們的內心。
像弘一大師,物質如此貧乏,卻不以為苦;大迦葉尊者,刻苦修行,也不以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裡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們一無所有,仍不以為窮,因為他們享受著心內能源的富有。
真正的財富在自己的心裡。我心裡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滿足感,滿足感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慚愧心,慚愧心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禪定,禪定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我的財富。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在心外尋找財富,真正的財富,應該是內心源源不斷的能源。
以上這六點,都是佛教所認可的財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財富
金錢再怎麼的多,也有用完的一天,中國有句俗語說:「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學會了一樣技能,比擁有任何財富都好,假如有了般若智慧,那又比金錢、技能更高更好。
《金剛經》說:「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這就是寶施雖多,終是有限;法施雖少,功用無窮。四句偈,就是四句佛法般若,它的功能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之多,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有一個人在外面做生意,因為年關將近,急急忙忙的想回家過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帶些東西回家給太太,在街上走著看著,這一樣家裡也有,那一樣家裡也有,突然看到一個老和尚坐在那兒,身旁寫著「賣偈語」的招牌。
「咦!什麼叫做賣偈語呢?」
老和尚回答說:「你要向我買偈語,本來我的一首偈語是二十兩黃金,看你是有緣人,打對折賣你,一首偈語十兩黃金好了。」
「偈語是什麼呢?價值十兩黃金?這樣貴啊。好吧,就跟您買一個偈語。」
這位老和尚說了一首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後三步想一想,
瞋心起時要思量,
息下怒火最吉祥。
「請記住,以後你如果憤怒生氣的時候,要把我這一首偈語拿出來念一念。」
「就這四句話值得十兩黃金嗎?沒價值,沒價值,你太欺騙人了。」
老和尚哈哈一笑,這個商人覺得對方是個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計較。他急忙回家,回到家正好深夜,門也沒有上鎖,隨手一推就推開來了。想要叫太太,但太太已經睡著了,但是床底下怎麼會有兩雙鞋子呢?一雙女人的,一雙男人的,他想:「你這不要臉的賤人,我不在家,你就做這樣的壞事。」一氣之下,立刻到廚房裡拿了把菜刀,想要殺死這一對奸夫淫婦。
正當舉刀要殺下去的時候,突然想起那位老和尚賣給他的偈語,於是他開始念起那首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後三步想一想,
瞋心起時要思量,
息下怒火最吉祥。
他在那裡進啊退啊,退啊進啊的,弄出了聲音,把太太給驚醒了。
太太一醒來,看見丈夫站在床前,就說:「唉喲!你這個人,怎麼這樣遲才回來?」
丈夫怒道:「你床上還有什麼人?」
「沒有啊!」
「這雙鞋子?」丈夫指著鞋子責問。
「今天過年你都還不回來,我好想念你,為了圖個團圓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擺在床前啊!」
丈夫一聽,大聲道:「有價值,有價值,就是黃金一百兩、一千兩、一萬兩也有價值。」
所以「智慧」能使你冷靜下來處理事情,不會衝動,不會出紕漏。
般若智慧 無價之寶
佛教的般若智慧,怎麼會是財富呢?
因為「般若」是無價之寶,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般若是永恆的真理,是無量無邊的自我,可以說證悟般若,就是有了無限的擁有。
般若是什麼?般若可以用「空」來解釋,簡單說,虛空裡森羅萬象,不空就沒有,因為空,才能有,你擁有了般若,就好像虛空擁有了萬有。
般若,就等於虛空萬有一樣,其實這一種「般若財富」都在我們的心裡,因為這個般若可以給我們證信真理,可以給我們知情識理,可以讓我們認識真我,可以讓我們獲證永恆的生命。有了般若,等於有了光明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見到的一切,不都是我們的嗎?
詩云:「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穿衣、吃飯、事業、財富,一旦有了般若,你的穿衣、吃飯、事業、財富就不一樣了。般若是我們的自性真如,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
從前流行的一首歌:「薔薇薔薇處處開」,現在姑且改編如下,希望大家擁有無盡的財富:
花兒花兒處處開,
人兒人兒處處在。
般若般若處處開,
生命生命處處在。
要想富貴的人兒,
大家都到佛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