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工研院
路過咖啡廳時,常常會聞到空氣中飄來的咖啡香氣,但你們知道嗎?台灣有許多的咖啡園,近年受到天氣變化影響,咖啡園裡的咖啡果樹遭到蟲蟲攻擊、啃光果實,農夫辛勞全都泡湯!不過,現在工研院開發出「咖啡誘導式蟲害防治系統」,可以幫助驅除害蟲,保護咖啡果不受影響,現在就讓我們來探索這系統厲害的地方吧!
首先先來了解,適合種植咖啡的環境與條件。以赤道為中心、全球在南北緯25度之間的區域,屬於最適合種植咖啡的「咖啡帶」;但事實上,台灣地處亞熱帶,又有北回歸線穿越,具備咖啡生長的良好條件,過去20年,政府為推動水土保持及在地農業,全台各地掀起咖啡種植的風潮。然而,近年劇烈天氣變化,像是天氣炎熱、突然下大雨,使咖啡園溫度、溼度增加,更容易滋生害蟲。
其中,名叫咖啡蠹蟲的外來害蟲,是導致咖啡園產量減少的凶手之一,咖啡蠹蟲從幼年蟲卵時期,就喜歡躲藏在咖啡果裡啃食果肉,也因為難以發現,咖啡蠹蟲往往跟著咖啡豆一起長大,等到咖啡農把果實採收下來,一打開才發現變成「空包彈」,咖啡果內不是咖啡,而是又大又肥的咖啡蠹蟲。這樣的情況,目前在南投國姓、雲林古坑、屏東霧台及大武、花蓮瑞穗及台東延平咖啡園都受影響,像是屏東的咖啡園之前一度因蟲害嚴重,必須全數砍枝重新栽種,是咖啡農心中的痛!
光源創新 氣味誘引
現在雖然有氣味誘引、光線誘集等傳統裝置,還是很難控制蟲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研院一群厲害的專家,創新研究開發出以「LED光源」加上「氣味誘引」的雙重機制,成功驅趕咖啡蠹蟲,外型宛如紅色燈籠般的捕蟲燈,在2023年時,咖啡園遭受蟲害最嚴重時期,應用於屏東霧台鄉的霧努咖啡莊園、花蓮萬榮鄉的萬馬咖啡園,完整生長週期後,果實完整度及果實產量,就有明顯改善,是不是很神奇呢!
「咖啡誘導式蟲害防治系統」之所以比傳統裝置更加厲害,是因為結合了4大特點,包括光源設計、燈具設計、電源設計、誘引氣味及病害防治劑。以氣味來說,傳統的蟲蟲誘引劑,內容物大多以化學酒精為主,但因揮發速度快,需要常常補充酒精,工研院的「咖啡誘導式蟲害防治系統」,透過天然發酵的方式製作誘引劑,不僅降低使用化學酒精比例,使用時間更持久,同時,這類特殊氣味也更容易驅除果小蠹蟲。
4大特點
守護咖啡
在光源設計部分,就像家裡的捕蚊燈,蚊子會被藍色燈光吸引,工程師把類似原理應用在咖啡蠹蟲的燈具上,透過光譜設計,找到最容易吸引害蟲的光源波長,像是紫外光、藍色光、綠色光等,並調整發光角度擴大光照範圍,還能有效驅除多種趨光性害蟲,像是蚜蟲、蛾類與果蠅類等;同時,因為咖啡園大多在戶外山地,有儲電系統,白天藉由日光發電、夜晚則透過蓄電設備啟動外接電源相對困難,所以也特別設計結合太陽LED燈光。
以花蓮萬榮的1分地實驗面積為例,吊掛30個LED裝置,每個裝置平均每日驅除的害蟲數量達50至70隻,減少蟲害也同時帶動原豆收穫量增加10%至15%。若以當地咖啡售價每磅3000元來計算,產量若提升10%,每甲地的原豆收成可望讓農民增加新台幣15萬元以上!「咖啡誘導式蟲害防治系統」不僅保護咖啡豆,農夫也能少用農藥,對環境土地更加友善,還可以增加收入,一起期待這項技術未來繼續幫助台灣咖啡產業,打造更棒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