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成真咖啡
昆蟲通常都會破壞咖啡豆並降低其密度,被蟲咬過的咖啡,更容易遭受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而遭受感染的咖啡樹,不僅會降低產量,還會影響產出的咖啡風味與香氣 。
來看看常在咖啡農田發現的害蟲!
蟲害感染 產量降低
「咖啡蠹蟲」這些小小黑黑的蟲,幾乎會出現在所有咖啡產國,牠們會在果實挖洞造成破壞,而殺蟲劑很難做到驅蟲,因為蠹蟲會躲在果實內。
咖啡蠹蟲擴散到全世界,起因於16世紀非洲的咖啡樹,哥倫比亞咖啡研究指出,咖啡蠹蟲在咖啡種植的歷史上帶來極大的破壞。
受到侵擾的咖啡樹會降低產量,因為果實可能會在未熟食就掉落,導致可收成的果實減少。
咖啡蠹蟲也會破壞整株咖啡樹產出果實的品質,進而影響商業價值,如果遭蟲破壞得很嚴重,會讓咖啡有苦味、柏油味或負面發酵味。遭蠹蟲破壞的咖啡可能會導致烘培不均,造成風味上再度受到影響。
「咖啡潛葉蟲」主要分為兩種:南美潛葉蟲、非洲潛葉蟲。潛葉蟲會影響咖啡樹的葉子,哥倫比亞咖啡指出,潛葉蟲的幼蟲會吃咖啡樹的葉子,如果一片葉子同時有數隻潛葉蟲,可能會讓90%的結構壞死。壞死來自細胞的死亡,會出現深色水斑或棕色的斑點。
落葉也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沒有光合作用,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導致果實無法成熟、整體產量降低。如果沖煮這些未熟豆或是死豆,會導致咖啡有苦味及澀味。
個體雖小 殘害卻大
「蚧蟲」是以各種樹木及植物為食的昆蟲,牠們會攻擊咖啡樹的的許多部位,包含枝條、節點、葉子、根及花等。
牠們以咖啡樹的汁液為食,分泌一種會吸引螞蟻的粘性物質,這種物質會形成覆蓋葉子的黑黴菌,造成光合作用的減少。
咖啡樹液被吸取、光合作用的減少,都會讓咖啡樹產出較輕以及未熟的咖啡豆,導致咖啡喝起來有澀味、金屬味或苦味。咖啡蚧蟲多出現於非洲、澳洲、亞洲、中南美洲。
「線蟲」是一種很小且外觀很像蠕蟲的寄生蟲,有數種線蟲會破壞樹根以吸取樹液,線蟲會在根部結成塊,引起植物無法正常吸收水分與養分。
遭線蟲感染的咖啡樹會導致根部減少,讓咖啡樹落葉導致營養不良,可能會造成低產量以及品質差的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