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米各
文/工研院
你知道嗎,生成式AI就像魔法一樣,不僅能幫助我們做生意,還能用在藝術與文化的創作上!現在的AI可以「聽得懂」音樂,然後把音樂變成漂亮的圖畫或影片,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讓音樂會變得更有趣,觀眾感覺好像進入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魔法世界。
AI的加入,就像給藝術家裝上了一雙翅膀,不僅能幫忙簡化繁瑣的工作,還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專注於創造、激發更多的靈感,這也是為什麼文化與科技的結合,變得愈來愈重要的原因。
生成式AI 結合藝術
以前,要做出音樂搭配動畫的視覺效果,需要動畫師花很多時間去聆聽音樂,細心設計每一個畫面,還得一點一點地繪製,過程非常辛苦又花錢,大多數音樂會因為難負擔這樣的成本,最後只能捨棄音樂背景。但現在AI可以幫助快速完成這些動畫繪圖工作,不僅效率更高,成本也大幅降低,這讓更多音樂會有機會使用這樣的技術,讓觀眾體驗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工研院就像魔法師,用生成式AI開發「多模態即時互動音景生成內容」技術,深入分析音樂的風格、故事與情感,然後自動生成文字、圖片與影片。比如,在一場古典音樂會上,AI不但能「聽得懂」每首曲子的旋律與節奏,還能根據音樂的情感與意象,創造出動態的視覺效果,好像在看一場現場的MV演奏會。這些效果會隨著音樂變化,讓整場表演更加生動、更有故事感!
更酷的是,工研院去年(2024),還首次嘗試把這項技術應用到國家音樂廳的售票管風琴音樂會中,把管風琴與智慧透明顯示器結合在一起,讓燈光與音樂完美融和,呈現出如夢如幻的場景。難得一見的藝術科技結合演出後,吸引許多外國使館注意,獲得法國、西班牙相關組織主動邀請,參加當地藝術節表演,這是第一次藝術與科技聯手外交的非典型示範,讓歐洲看到台灣除了科技以外,也有軟實力。
跨足文創 更加精采
工研院表示,AI未來將跨足更多創作領域,比如音樂、舞蹈、視覺藝術等,AI能讓藝術家們嘗試過去難以實現的想法,激發出更多令人驚嘆的作品,對觀眾來說,也意味著未來表演會愈來愈精采,每一次的體驗都充滿新鮮感與驚喜!
未來台灣勢必要跟世界競爭,其實台灣現有的文化產業已經很厲害,無論是音樂、影視還是表演藝術,都有許多很棒的藝術家,屢獲國際大獎。如果能再把AI跟文化藝術結合起來,台灣在國際舞台上一定會更亮眼,影響力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