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衛院分析乳癌患者檢體,從中發現可反映乳癌轉移之「外泌體」(exosome)疾病生物標誌。此發現證實外泌體核酸,可作為疾病生物標的,對於未來癌細胞轉移偵測及治療,將有極大助益。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EMBO reports》。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華容及台大醫院郭文宏醫師合作,發現癌細胞藉由調控Ago2 K212去乙醯化產生腫瘤特有的Ago2/CAV1新穎交互作用,進而促使腫瘤透過外泌體釋放特定miRNA。
李華容說,癌細胞特有Ago2/CAV1交互作用,控制腫瘤轉移及外泌體釋放,幾乎所有細胞都能釋放外泌體,其攜帶來源細胞中特定的蛋白質、核酸及代謝物,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相互溝通中發揮重要作用。
外泌體存在於不同類型的生物液體中,並且和許多疾病的機轉有關,包含癌症、神經退化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這些和疾病發展有關連的外泌體,可用非侵入性的方式偵測,開發做為檢測、預後和治療疾病的非侵入性生物標誌物具有潛力。
Ago2在許多腫瘤中有過度表現的現象,是miRNA在抑制基因表現中的核心角色。Cav1是細胞膜上的重要結構蛋白,它的活性經由與許多信號蛋白直接互動來調節,並在信號傳導中扮演重要角色。
國衛院過去十幾年來接續研究外泌體在細胞組織再生及癌症中扮演的角色,例如發現幹細胞藉由外泌體維持及傳遞其特性,開發誘發癌細胞外泌體釋放的技術,以及開發了「誘導型外泌體技術」以治療腦損傷,並攜手產業持續研究應用於腦中風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