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典故】三餘讀書

文/毛蔚領 |2024.09.17
1337觀看次
字級

文/毛蔚領

常聽周遭的人說:「忙得要命,哪有時間再讀書!」真的嗎?董遇提供了一個十分精準的答案。

董遇字季直,個性樸實,不善言辭。東漢末年漢獻帝關中軍閥作亂,董遇和兄長撿拾野生稻來賣錢維生。他打柴時總是帶著書,一有空便把書拿出來誦讀,對《老子》、《左傳》特別下了功夫研究著書。曾為獻帝侍講官,更曾任魏明帝曹叡的侍中、大司農高職,成為一代儒宗。

有不少學者慕名求教,但董遇不肯授徒,只提供對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意思是:「書若重複讀熟了,自然就能領悟內中真諦。」

許多人都說:「我們哪裡有這麼多時間讀百遍?」

董遇答道:「可以利用三餘時間啊!」

有人又問:「什麼是三餘?」

董遇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意謂忙完一年的農活後,冬天時就有閒暇時間讀書;結束了白天的工作後,晚上也有空閒的時間讀書;陰雨日是臨時多出來的時間,正好可以用來讀書。

話說白了,有心讀書的人總會化零為整善加利用任何時間,沒時間乃是推拖偷懶的藉口。東晉車胤、孫康「囊螢映雪」,隋朝李密「牛角掛書」,都是抓緊時間苦讀而有所成就的最佳例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