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8.29
3758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01.

承德油脂在董事長李義發的帶領下,每年回收約7萬噸的廢食用油,並透過化學催化製程與蒸餾精煉技術,讓廢食用油轉化成高品質生質柴油;此外,他更與大學展開跨領域合作、培育永續人才,推動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李義發認為:

「態度決定一生的成就,不努力去嘗試,就沒有成功機會。」

02.

廖麗鳳在台北榮總擔任器官捐贈協調師已逾18年,面對大眾對器捐的誤解,她拿出無盡的耐性,像是曾經陪伴家屬,在加護病房蹲了3個多小時;兒女也受到她的影響,女兒國中就簽下器捐卡,小兒子則會跟著她在社區擺攤宣導。廖麗鳳認為:

「有人告別世界了,卻能成就另一個生命的新生,其實生命的循環,是很美的。」

03.

為了傳承祖母手作布娃娃的技藝,蘇尼塔.拉梅戈達(Sunita Ramegowda)在印度創辦了「The Good Doll」,依循古法,把紡織廢料改造成布娃娃,除了永續,還為弱勢鄉村的婦女提供就業機會。拉梅戈達的理念是:

「芭比娃娃創造了一定的美學標準,我們想改變這個觀念,我們提倡不同身材、各種膚色,讓孩子知道─美是多元的。」

04.

2012年開始,斯洛伐克藝術家伊莎貝拉.歐茲曼(Isobelle Ouzman)專注於製作「改造書籍」(Altered Books);她把廢棄書籍變成3D雕塑,作品經常觸及逃避現實、自我反思和希望等主題,向大眾展示書如何改變自我意識及歸屬感。歐茲曼說:

「藝術就像一面鏡子,它反映我們已經感受到的東西,或我們努力避免的悲傷,藝術向你的心伸出一隻手,擁抱你的靈魂。」

05.

日本模特兒藤原民子經歷2次失敗婚姻,52歲時,她找到願意第3度踏進禮堂的對象,沒想到兩周後,丈夫就因病驟逝;走出傷痛後,她意識到人生得為自己而活,不再把白髮染黑,憑藉一頭白髮和有型裝扮,開啟人生新篇章。藤原民子表示:

「不管幾歲,遇到新奇的事物也不要退縮,總之,先挑戰看看吧!」

06.

37年來,美國街頭插畫家金恩(David Zinn)時常利用粉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製造「驚喜」;不管是人行道上的裂縫、井蓋、石頭、樹幹等,他的插畫都能巧妙融入其中,令人看了感到療癒且會心一笑。金恩認為:

「公共藝術是對陌生人表達愛的一種行為,因為這是無需言語就能與人們建立連結的方式。這些作品就是一些會讓人微笑的小東西。」

07.

倪夏蓮1983年就拿下世界桌球賽混雙冠軍,但因為中國大陸人才濟濟,3年後,23歲的倪夏蓮決定退役;沒想到,輾轉來到德國的她,被邀請加入盧森堡的國家隊,開始代表盧森堡參加國際各大賽事,一路戰到61歲,是今年巴黎奧運最年長的選手。倪夏蓮表示:

「年齡只是數字,不要放棄夢想,不要覺得老了就不行,我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08.

陳俞安雖然先天聽障,不過因發現得早,他在4、5個月大時,就開始配戴助聽器,他的母親也不因此剝奪他遊玩的機會;因為深知大自然的美好,促使他在2021年創辦了「阡陌游 Agri Dive」,讓身障孩童進入山坡、竹林,在體驗農事中找到快樂。陳俞安表示:

「我的經驗看似是弱勢的經驗,但也是我獨一無二的優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