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現在的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體積相當小,患者甚至可以帶著出國、運動。
圖/賴昀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醫院昨日公布最新醫療成果,心衰竭患者若裝置「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其三年存活率和接受心臟移植病人相當,台大三十年來已累積近百人接受置放輔助器。五十五歲左先生於記者會上現身說法,其使用時間超過十年,為至今存活最久個案,不僅恢復正常生活,維持固定健身活動,也能出國旅遊。
台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心室輔助器團隊召集人陳益祥指出,心臟移植手術是心臟衰竭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由於器官捐贈嚴重不足、「一心難求」,不少心衰竭病友來不及等到「心臟移植」即辭世。
他表示,造成心臟衰竭的病因很多,不是所有病人都能接受心臟移植,譬如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發現癌症或有其他心臟移植禁忌症者,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成為末期心衰竭病人們的治療選擇。
「能夠回來這個世界,重活一次,真的很開心!」至今仍維持健身房跑步習慣的左先生,已有多次帶著機器出國,他引用醫師叮嚀的話說:「照顧機器就像照顧孩子一樣,每天要記得充電、換電池,隨時背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