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瘦西湖風光。圖/新華社
文/星雲大師
重人文 昇華人生境界
過去中國的社會沒有辦什麼大學、提倡什麼教育,都是私塾、自修。所以,每一個讀書人都是自己找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書研究、閱讀。我是在想,中華文化能成為今天世界文化的主流,可以說在文科方面像詩詞歌賦等等,各國文學都沒有中國文學好。
當然,現在的學校都重視理工科,認為將來找職業很容易,但是少了人文素養、人文學科,做人就不健全了。換句話說,這個社會的發展,儘管物質、科學文明,但是失去了文化,人就不像人,所謂「人為萬物之靈」也就很難講了。
不過,中國文學比起理科的學問,還是比較容易學習。理工科,有程式、有外文等,沒有辦法自修,但是文學的詩詞歌賦,只要認識字,就能慢慢自我推敲。所謂從「自覺」,自己覺悟到我要讀書,然後「自學」,《論語》、《孟子》四書五經……我自己來學。自我充實了以後,有了能量,當然就要付之於行動。所以,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中國人在中國文化裡,都是這樣苦心去學習的,但是靠著這許多歷代的文學大家,所留下的美麗的詞藻、美麗的文章和篇幅,也讓我們享受其中。
像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大家都紛紛前往救濟,當然我們也去幫忙建學校,並且捐了幾十部救護車。但是我說我不是來救濟的,我是來報恩的。為什麼呢?因為想到我在青少年的時候,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杜甫等人的文章,讓我讀得很興奮;《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空城計〉、〈桃園三結義〉,也都與四川有關係,孕育了我的童年。那時候沒有電視看、沒有小說讀,但是我在那裡面找到了人生很多的樂趣,對於文學的愛好,真是廢寢忘食。
所以,後來我就想到,要在台灣辦文理學院。當然,現在台灣的教育改革,鼓勵大家不叫「學院」,而叫「大學」、「綜合大學」。在今日,大概每一所學校的畢業生都在上千人。但我很掛念,台灣受少子化影響,未來學生的來路怎麼辦呢?不過聽說我們的畢業生人數有超過,我才放心。我想,今後的台灣,在學問上,如果大家都一味地讀理工科,在文學方面不去加強,對人性的昇華、對人生的超越、對未來的理想,也會慢慢受到限制。
你們研究賦,所謂「詩詞歌賦」,賦是漢朝的,是最早的,所以剛才我說,順序應該是「賦詩詞歌」比較好。那麼,今天你們有緣來參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不妨將來也來寫個「佛陀紀念館賦」,如同過去歐陽修的〈秋聲賦〉、〈赤壁賦〉,留下歷史。
有傳承 中華文化希望
我的俗家是江蘇揚州,揚州位在蘇北,本來是一個小鎮,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但是曾經到過那裡的文人大家,他們對揚州所留下的詩詞,卻讓揚州在中國城市中的地位提升得很高。比方「天下三分明月夜,倒有二分在揚州」,或者「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等,都是最好、最美的詩詞。
所以,中華文化的「詩詞歌賦」中,我想你們雖然研究「賦」,但是對「詩詞歌」也一定都沒有脫離的,都是綜合地在研究。將來把詩詞歌賦的文學再發揚,讓中華後代的弟子知道,中華古老的文學是傲視全世界的,在歷史長河裡是不會被淘汰的,還有許許多多後代的青年學子傳承著。
你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叫做「傳燈樓」,就意謂著要傳承、要傳燈。所以,你們召開這個研討會,我想不只是叫大家來討論一下而已,主要的還是希望把這個學術、這個發明,讓一些青年學生再繼續傳承下去,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希望。
我很高興見到你們,也歡迎你們,剛才我講話講得太多、太饒舌,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跟我談。
趙老師(吉林省延邊大學):大師吉祥!各位法師、各位老師、同學,我來自大陸吉林省延邊,也就是在吉林省的東南部。
大師:吉林省我去過,吉林大學有六萬學生。
趙老師:今天非常榮幸,也很激動,有這麼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見到大師,然後又在佛光山參觀,感受很深。看到佛教不僅走向世界,並且還人間化,所謂「人間佛教」,非常感佩。尤其在參觀的過程中,看到兒童館裡講述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理念,覺得這和我們做教師、辦教育是連繫在一起的,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培養青年人做一個真善美的學生。
剛才聽大師一番教誨,感同身受,自己受到很大的啟發,以後在工作當中要修身,要把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教育學生。謝謝大師!
辦教育 美化提振人心
江老師(成功大學):大師吉祥!一、二十年前,我在上「中國思想史」的時候,因為覺得自己佛學素養不夠,曾請滿果法師到學校講說佛學的個中大義,然後我再做文獻的補充。另外,過去輔仁大學有一場大型的學術研討會,大陸學者來了三、四十位,那時候我們也到佛光山參訪,也是大師前來開示,轉眼之間,已經過了二、三十年。
我們看到佛光山在人心這一部分的提振,在教育這一部分的重視。人家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心,在佛教的四大山頭中,其實佛光山是影響性最大的,因為他重視教育。大師高瞻遠矚,在台灣,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實際上除了源遠流長,還根深柢固,更是逐漸地發揚光大。所以,我們非常地感佩。謝謝各位。
大師:四十年前,成大的教務長曾經跟我出家。另外,王准、唐毅男教授也在這裡教過「老莊哲學」。
江老師:我上過他的課,後來他的課也都是我接的。
大師:那現在你應該幫我們介紹老師,再到我們這裡授課。
現在你們的女校長蘇(慧貞)校長,從小就在我們這裡遊山,現在做到了成大校長,也來過這裡多次。所以,我和成大的關係,應該很密切。將來希望你也能繼續王准、唐毅男教授之後,來我們這裡教書。
另外,翁政義校長還做過我們佛光大學的校長。
江老師:是。
大師:講起來,大家都有緣分,都有關係。(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