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
圖/遠流出版提供
圖/123RF
文/歐尼爾
本書作者小梶沙羅以輕快的筆調,描寫沉重的長照人生,引起廣大迴響。她究竟如何同時處理4位因無法克制情緒、理解能力下降的長輩?什麼是超老齡社會的威脅?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應如何保持適當距離?
出生在日本千葉縣的作者小梶沙羅今年65歲,曾在出版社工作,為了照顧父母而搬回老家定居,後來又需要照顧姨丈、姨媽,照護4位年齡加起來共有360歲的長輩時,一堆使作者哭笑不得的意外出現。
長照重擔落在己身
父親92歲,喜歡喝酒,常過著爛醉如泥的生活,是個固執己見且沒有耐性的老人,只要想起什麼事,在事情被解決前,無論旁人如何解釋,他都聽不進去,除了定期就診外,很少出門。母親90歲,常出門購物,過著鋪張浪費的生活。上了年紀後,理解力、記憶力、聽力、腿力都衰退不少,可是自我表現欲還是很旺盛,常大聲駁斥作者,將過錯推給女兒。姨丈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有妄想、失禁的狀況出現。姨媽愛講八卦,不願經手生活大小事,連金融卡、信用卡都沒有,也疑似患有囤積症,住的屋子都快被垃圾淹沒了。
這4位長輩因無法克制情緒、理解能力與判斷力下降,無法和作者正常溝通,小梶沙羅開始記下與4位高手鬥智的艱辛歷程,刊登在雜誌上,引起廣大迴響,因此結集而成這本書。
書中分三部分:「老爸媽的『辭典』裡沒有『講理』這個詞」、「極度與世隔絕的姨父母事件簿」、「照護老爸媽的世間麻煩物語」。
第一章描述她接到母親住院的消息,回老家整理廚房,光是處理過期的調味料、食材,瞬間就塞滿45公升的垃圾袋,於是她從東京辭職搬回千葉,當寫手接案維生,以就近照顧脾氣任性的父親、說話尖酸刻薄的母親,一旦作者的建議不如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啟動發飆模式,有時小梶沙羅感覺她是面對2個3歲孩子。儘管醫生囑咐服用止痛藥時別喝酒,父親仍倒酒來喝。獨自承擔長照工作,遲早身心會垮掉,她向支援中心(日本負責高齡者保健的機構)辦理長照評估申請手續,她找遍資料,事先模擬面試,將父母問題列出,供長照支援專員參考。有時作者還因為想到自己年老後的問題而失眠。
照護任務漫無終點
第二章的部分,沒想到後來連離群索居的姨丈、姨媽的身心也接連出狀況,她幫失智又失禁的姨丈報廢車輛、買紙尿褲、幫沒有金融卡的他們辦好銀行手續、協助姨媽找出私房錢等瑣碎細事,長照重擔全落在她身上,長期照護累積的辛苦漸成生活的壓力,她不禁感歎:「這是老天給她的懲罰遊戲嗎?這樣下去,金錢和性命,不知哪個先沒有了?」
把姨丈、姨媽送去日照中心,姨媽竟然摔跤而骨折住院,安養院等老人設施人滿為患,只好把姨丈送進高額費用的年長者公寓。
第三章使讀者意識到照顧高齡者日常以外,還要留意長輩被電話詐騙、敲詐小錢的問題,以及長者的失控是無止盡的。
讀者或許會跟作者一樣擔心自己老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沒實際體驗過的人,是無法理解照顧者的辛苦。有些傳統價值觀甚至壓迫到照護者,使他們無路可走,而發生痛心的悲劇。作者提醒先和專家談談,別因照護勉強自己、獨自承受,身心早晚會出狀況的。照護可是一份只靠親情或場面話絕對無法克服的工作。請多善用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才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犧牲太多而有所抱怨。
曾照顧過長輩的人可以從書中找到慰藉;正擔憂未來會碰到照顧長輩的問題的朋友,可以在讀完此書後,先超前部署幫家人保好長照險、找好所處縣市的社福資源,才有機會克服看不到終點的照護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