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
圖/遠流出版提供
文/歐尼爾
清水研是日本知名的精神科醫師,他長期在心理腫瘤科服務,專注於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他觀察許多個案遭遇罹癌的重大打擊,是如何面對挫折、重新振作起來。清水研自己也碰到中年危機,被挫敗感與罪惡感圍繞,花了5年時間才克服。他整理和病人的對談內容,分享了實用的應對中年危機的方式,使讀者人生變得更豐盛。
放下「不斷成長」幻想
人生的前半段,我們對未來抱持樂觀,有著遠大的理想,即使我們能認清這世界的運作沒有想像中簡單,不過因體力未感覺到明顯衰退,所以「人能持續成長」這觀念依舊在多數人的認知裡。步入中年後,「自己能不斷進步」的幻想終於幻滅,我們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只要硬撐,就能靠體力解決事業上的目標。身體會變成「不好好照顧,就會出問題的麻煩」。當我們無法找回年輕時的活力,並發現理想跟現實產生落差,就會陷入中年危機,腦袋就會開始質疑:「我這樣拚命,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當我們進入人生下半場,會逐漸變老,而在抵達死亡終點時,可能還有「病痛」等著我們。清水研呼籲放下「不斷成長」的幻想,是希望我們能仔細思考要如何活在當下,而不是一直想要犧牲現在,換取未來的幸福,錯過生命中的沿途風景。作者並沒有否認人生上半場所嘗試的各種挑戰,而是提醒我們切換進入下半場時,找到新的生活態度。
哀傷對人生有意義
當進入中年時,我們會體驗各式各樣的「失去」:生病、身材走樣、無法升遷、親友老去、死亡等。這些會讓失落感慢慢累積,不經意地讓年輕時所建立的信念崩塌,擴大了絕望感。清水研的門診就是為這些面臨失去的人提供積極的心理支持,協助他們培養心理韌性。
在作者遇過數千名病患,意識到心理韌性的能耐,他提醒大家,面臨「失去」時,重要的不是急著壓抑痛苦的情緒、逃避面對現實,這只是延緩問題,增加痛苦的時間,會錯失重新振作的機會。我們應該要好好面對它,雖然一開始很難受,不過與過去道別,正是為了日後能好好活下去的必要步驟。
心靈傷口和身體的傷口一樣,就算感到痛苦,也必須清洗乾淨,如果放著不管,會花更長時間才能復原。作者以最新研究提出建議,悲傷時不要強忍淚水、壓抑情緒,能哭出來是好事。如果這時身邊有人傾聽陪伴,將會是強大的心靈支柱。
請允許自己變老
許多人害怕變得衰老,尤其是那些性格好強、很在乎外表是否漂亮、注重身體健康的人,他們擔心變得軟弱、容貌老化、體力衰退。作者建議我們儘管放心承認已經衰老的事實,允許自己變老。
意識到逐漸老去的軟弱自己,一開始可能很難受,當自己體驗到難過、受傷,就會對悲傷格外敏銳,不過只有這麼做,你才懂得同情他人的傷口與軟弱,對他人同理心增強,自然能善待他人。對眾人表現得友善,身邊自然而然會有愈來愈多溫暖的人靠近,為自己打開愛的大門。
中年危機其實是人生的轉機。不管是面臨親友逝世、罹患癌症打壞人生規畫等突如其來的無常考驗,給我們重新省視人生的機會,如果我們有勇氣認清現實,放下必須更努力的執著,敞開心胸在進入人生下半場的階段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不再尋求社會認可,積極傾聽內心真我的聲音,抱持「我有缺點,但我喜歡自己」的想法,會讓生命變得耀眼,獲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