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江山如此多椒 文/林念慈 |2024.07.22 語音朗讀 10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Matthew圖/Sonja圖/choe yongwoo 文/林念慈有人將「酸甜苦辣鹹」視作「五味」,然而辣非味覺,更近似「痛覺」,像是在舌頭上放了一把火;一起奮鬥,可謂同甘共苦,若約朋友吃辣呢?一起「痛並快樂著」,應當算是有點「椒情」。表面上,辣屬於感官刺激,卻絕非膚淺之味,如川菜講究麻、辣、鮮、香,因其香氣、麻勁不同,形成豐富的層次,絕非任其潑濺,而是知收斂、留餘韻。尤其江山如此多椒,光常見者就有花椒、胡椒、辣椒……引無數饕客折舌,無辣不歡,且不成英雄。自周朝起,花椒已被廣泛運用,如祭祀、煎茶、釀酒、牆面塗料,因花椒密實火紅,喻多福多子,若和泥塗牆,稱「椒房」,是對新婚夫婦的祝福;現代人送玫瑰花示愛,古代人則送一把花椒,《詩經》云:「視爾如荍,貽我握椒。」確實是火紅的心意。後來作為調料,增香、添麻,名為椒,但說辣不辣,和辣椒毫無關係,反倒跟茄子、番茄還沾點親戚,同屬茄科。胡椒於漢朝傳入中國,至唐朝大規模進口。唐代胡椒貴如金,宰相元載卻有八百石,可見其貪腐。歐洲人對胡椒同樣渴望,胡椒原產於印度,商人不惜遠渡重洋,因而促進全球貿易;因胡椒取得困難,被譽為「黑色黃金」,許多戰爭都為爭奪胡椒而起。儘管在「辣味決鬥」中,胡椒只是微嗆等級,更多時候用於去腥和提味,但白胡椒粉可是台灣小吃攤的靈魂,每張塑膠摺疊桌上必備一罐,只要旋開瓶頭,輕輕一撒,便是屬於客人的流風迴雪。至於辣椒,最初以觀賞植物之姿登場,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清朝康熙年間,才有文獻記錄西南地區缺乏食用鹽,需以辣代鹹,最後還要加一句「非正味也」。古人追求食材的原味,喜純正、自然,不贊成過度調味,吃辣顯然違背了這項原則,似乎也不符合「中庸之道」,但又不可否認,辣是最鮮活的味道。正如《紅樓夢》裡的「鳳辣子」──王熙鳳,作者說她「辣」,是形容其手段「狠辣」、說話「嗆辣」,及善妒的「酸辣」;但她的美貌與敢做敢為,又是眾人眼中的「香辣」,而她所到之處,也真像一鍋麻辣燙,滿室蒸騰著喧鬧繁華,人們辣得飆汗,最後也分不清是痛還是快。♣ 前一篇文章 【詩】 我在, 我的人生路上 下一篇文章 學習書法的些許往事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我行遲遲】在法拉盛遇見善意【十步芳草】花開七里香【閃文集】 駝峰天使【山村生活】 秋日蝶影翩翩【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父親的山水 作者其他文章【時食有味】 菊食已到【時食有味】 轉酸為甜神祕果【時食有味】從前有顆小毛豆【時食有味】一年之茶在於秋【時食有味】遇見一顆芋【時食有味】掌中旋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