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郭詠澧
人體的血液中是含有氣體的,不只是氧氣(O2),也含有二氧化碳(CO2)。從生理學的原理上來看,細胞需要氧氣才能生存,但是人體的呼吸也是由二氧化碳的濃度來決定。二氧化碳是人體生理機能的調節者,二氧化碳是人體新陳代謝、氧氣的利用,以及與血液中酸鹼值的平衡,都有著密切的利害關係。所以醫生對於有氣喘的病患,抽血報告中,不只要看含氧量數值,也需觀察二氧化碳的濃度。
必須存在 不可或缺
那麼,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對人體有些什麼功用呢?
二氧化碳濃度會影響血液的酸鹼值,因此在平衡血液的酸鹼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氧化碳是細胞獲取氧氣的關鍵,血液中濃度過低時,細胞無法獲取足夠氧氣,易造成細胞缺氧,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決定呼吸的頻率。
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會使血管壁內平滑肌舒張,放鬆了血管與肌肉收縮的狀態。因此血液中含高量的二氧化碳,會減少心肌與橫隔膜收縮,嚴重者將導致心律不整、低血壓、高血鉀的現象。
平常人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正常值約在40毫米汞柱,血液的酸鹼值(pH)必須維持在pH 7.35至7.45之間。
含量過高 易患疾病
造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值偏高有兩種原因:一是呼吸道阻力增加,使得人體無法順利排出二氧化碳。例如手術切口疼痛異常,麻醉程度過深,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嚴重氣喘或嚴重的肺纖維化、重度肺氣腫等這些疾病,使得呼吸功能發生障礙,引起了二氧化碳滯留,使血液酸化,造成呼吸性酸中毒,血液偏酸會導致呼吸速率增加、呼吸急促、哮喘、呼吸困難、頭痛,嚴重時會影響人的神智。
第二種造成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值偏高的原因,是代謝性鹼中毒,若身體內酸性物質流失過多,導致鹼含量過多,引起原發性血漿二氧化碳增多,例如不合理使用利尿劑會加速尿酸排泄,或服用過量鹼性藥物引起的後遺症,都會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若不及時矯正治療,將造成腎功能下降,腎功能若持續下降會造成腎衰竭。
二氧化碳濃度數字偏高(>50)稱為高二氧化碳血症,在臨床上稱為「呼吸衰竭」,臨床高二氧化碳血症的症狀如下列所述:
輕微高二氧化碳血症的患者初期會出現焦躁不安、氣喘、呼吸急促、呼吸速率增加、心跳變快、頭痛、嗜睡。
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病患出現神智混亂、憂鬱、譫妄現象。
晚期症狀持續惡化時,稱為嚴重高二氧化碳血症,患者的呼吸變得微弱且慢、心跳也漸漸由快轉慢、血壓下降、意識狀態變差、腦部血流與腦壓增加,可能出現癲癇、昏迷、肌肉發抖抽筋,最後導致死亡。
因此,當人體對氣體交換不能有效進行導致缺氧,使二氧化碳滯留體內,造成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太高時,為了避免引起致命性的心臟問題,如心律不整或心跳停止現象,需即時處理治療。
目前有兩種方式來治療高二氧化碳血症:
使用雙相正壓呼吸器(BiRAP陽壓呼吸器),此機器昂貴,目前可採租賃方式,病患戴上面罩,連接呼吸器,如有漏氣現像,機器會鳴叫警示。因此需有人在旁監控使用狀況。
插管治療。直接用管線插入氣管中輸送氧氣進入人體,但是插管是屬於侵入性治療,需經過病患家屬簽署同意書。現在許多家庭不接受侵入性治療,選擇不插管,所以,醫院醫師若接獲病患家人決定不插管治療訊息時,會先給予正壓呼吸器治療,以求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數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