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博物館

文/郭詠澧  |2025.11.28
7觀看次
字級
立柱石獅殘件。圖/郭詠澧
菩薩虛擬成像的展示。圖/郭詠澧
博物館廣場上的塔形大石柱。圖/郭詠澧
文殊菩薩造像。圖/郭詠澧
日月觀音造像。圖/郭詠澧
大足石刻博物館主殿。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

大足石刻博物館位於四川重慶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內,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專業博物館,以聞名遐邇的「大足石刻」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展覽為主體,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展廳採用數字化、虛擬成像、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方法,充分展示大足石刻的歷史文化。

大足石刻博物館的建築主殿為重檐歇山式,周圍環繞古色古香的廊亭閣等,主要收藏大足「五山石窟」(五山乃指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與石篆山)為代表的野外石窟寺遺存,以及近六千五百份珍貴文物。

館內陳列包括佛教的佛菩薩像、道教的法師天尊像,以及民俗的石刻觀戲圖等等,既有南方砂岩造像,也有北方花崗岩雕刻,風格各異,反映出南北文化的不同風貌。

鎮館之寶,是一尊南宋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為寶頂山石刻建造者趙智鳳最早創作的雕塑,現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佛像主像高一百四十三公分、寬一百一十六公分、厚一百零四公分,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台基座上,僧衣薄如絹綢,佛像身軀微傾,雙目垂視、身形勻稱,是大足石刻最精美的圓雕佛像代表作。此作品不僅彰顯當時極高的石雕工藝水準,並展現出南宋時期雕刻的獨有特色。

館內讓觀眾流連駐足的還有「藝術涅槃──大足石刻展」,整個展廳面積達五千平方公尺,共分為七個單元:「魅力‧妙相莊嚴」、「傳承‧西佛東漸」、「圓融‧大足和弦」、「流響‧大足記憶」、「保護‧千秋功德」、「重生‧盛世金光」、「寶藏‧五洲共仰」。

藉由大量文物、資料、圖片、影像,展示石窟藝術自印度到四川的發展脈絡,以及大足石刻在石窟藝術的中國化進程中所開創的典範之美、研究保護歷程與申遺之路,還有一座千手觀音修復的情況。

展廳以全景展現了大足石刻藝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突顯出西元九世紀至十三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讓觀眾親身感受這些蜚聲國際的石窟藝術巔峰之作。

大足石刻博物館不僅具有歷史、文化與科學的價值,豐富多樣的展覽內容更是令人感佩,若想開展一趟知性之旅,值得專程前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