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博物館 文/郭詠澧 |2025.11.28 語音朗讀 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立柱石獅殘件。圖/郭詠澧菩薩虛擬成像的展示。圖/郭詠澧博物館廣場上的塔形大石柱。圖/郭詠澧文殊菩薩造像。圖/郭詠澧日月觀音造像。圖/郭詠澧大足石刻博物館主殿。圖/郭詠澧 文/郭詠澧 大足石刻博物館位於四川重慶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內,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專業博物館,以聞名遐邇的「大足石刻」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展覽為主體,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展廳採用數字化、虛擬成像、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方法,充分展示大足石刻的歷史文化。大足石刻博物館的建築主殿為重檐歇山式,周圍環繞古色古香的廊亭閣等,主要收藏大足「五山石窟」(五山乃指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與石篆山)為代表的野外石窟寺遺存,以及近六千五百份珍貴文物。館內陳列包括佛教的佛菩薩像、道教的法師天尊像,以及民俗的石刻觀戲圖等等,既有南方砂岩造像,也有北方花崗岩雕刻,風格各異,反映出南北文化的不同風貌。 鎮館之寶,是一尊南宋時期的釋迦牟尼佛像,為寶頂山石刻建造者趙智鳳最早創作的雕塑,現屬於國家一級文物。佛像主像高一百四十三公分、寬一百一十六公分、厚一百零四公分,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台基座上,僧衣薄如絹綢,佛像身軀微傾,雙目垂視、身形勻稱,是大足石刻最精美的圓雕佛像代表作。此作品不僅彰顯當時極高的石雕工藝水準,並展現出南宋時期雕刻的獨有特色。館內讓觀眾流連駐足的還有「藝術涅槃──大足石刻展」,整個展廳面積達五千平方公尺,共分為七個單元:「魅力‧妙相莊嚴」、「傳承‧西佛東漸」、「圓融‧大足和弦」、「流響‧大足記憶」、「保護‧千秋功德」、「重生‧盛世金光」、「寶藏‧五洲共仰」。藉由大量文物、資料、圖片、影像,展示石窟藝術自印度到四川的發展脈絡,以及大足石刻在石窟藝術的中國化進程中所開創的典範之美、研究保護歷程與申遺之路,還有一座千手觀音修復的情況。展廳以全景展現了大足石刻藝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突顯出西元九世紀至十三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讓觀眾親身感受這些蜚聲國際的石窟藝術巔峰之作。大足石刻博物館不僅具有歷史、文化與科學的價值,豐富多樣的展覽內容更是令人感佩,若想開展一趟知性之旅,值得專程前往。 前一篇文章 【文史雜談】劉備的第一位軍師 下一篇文章 【美哉斯土】雁門煙雨 千年詩心 熱門新聞 01【詩】很遠的那邊2025.11.2402北市府新壽解約 輝達落腳北士科定案2025.11.2203美施壓 料烏27日前簽停戰協議2025.11.2204縱谷大地藝術季 光影與時間低語2025.11.2205【植感時光 】黃紋萬年麻 培育幼苗小園丁2025.11.2306無障礙狗公園 輪椅犬快樂奔跑2025.11.2307佛光山印度沙彌剃度 願復興印度佛教2025.11.2508孟加拉5.7淺層地震 至少6死百傷2025.11.2209邱文達:全民健康運動 從個人生活習慣開啟2025.11.2210【優質電視選】《十住經——菩薩道的修行指南:妙光法師》2025.11.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他們為什麼叫 「八路」【野鳥紀事】台灣古典文學中的夜鷺詩意【大千我見──蔡梅芳、王玲琳、楊新福、冼宜泉藝術創作聯展】忘憂【寰宇采風】兩千年後的凝視──布魯日聖血聖殿【藏在剪紙中的故事】廟會記憶──點香【書藝心語】 浴火鳳凰 作者其他文章二胡演奏法弦樂之王 二胡【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佛門攬勝】中川第一禪林:四川綿陽聖水寺【佛門攬勝】鬧市裡的禪意祕境──鄭州大觀音寺奇妙有趣 無花果